科技前瞻

AI 人工智慧尋找靈魂

電腦科學家艾倫.圖靈(Alan Turing,1912-1954)在一九五○年的論文〈運算機器與智能〉(“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中寫道,當我們嘗試構建人工智慧機器時,並非「大不敬地篡奪」上帝「塑造靈魂的力量,這僅僅和生育孩子差不多;無論哪種情況,我們都是上帝旨意的工具,為祂創造的靈魂提供美好住所」。

有些未來主義者認為,隨著我們對大腦結構了解得愈透徹,便有可能藉由模擬思維或將思維的各層面上傳電腦並創造有意識的人工智慧。這些推論以唯物論的觀點為基礎,而在這樣的觀點中,人的心智源自大腦活動。另一方面,十七世紀中葉的法國哲學家笛卡爾(René Descartes,1596-1650)則認 為,心智或「靈魂」是與大腦分別獨立存在的。在他看來,「靈魂」會透過像松果體這樣的器官連接到大腦,由此器官做為大腦和心靈之間的門戶。各種關於靈魂與物質分離的觀點都反映了心物二元論的哲學思想。一九○七年,美國醫師鄧肯.麥杜格爾
(Duncan MacDougall,1866-1920)為了證明此概念,將瀕死的結核病患者放在秤重儀器上。他認為在死亡的那一刻、在靈魂脫離時,秤上顯示的重量應該會減輕。麥杜格爾的實驗結果測得的靈魂重量為二十一公克。可惜的是,這項實驗結果僅發生這一次,之後麥杜格爾和其他研究人員再也做不出來了。

有些實驗顯示,我們的思想、記憶和性格會因為大腦區域受損而改變,大腦造影成像研究則能把情感和思想區塊顯現出來,這些實驗結果更加證明了以唯物論看待身心的觀點。舉個有趣的例子,右腦前額葉的損傷可能導致性情大變,使人對高檔飯店和精緻美食突然愛得無法自拔,這種情況被稱為「美食家症候群 」(gourmand syndrome)。 當然,二元論主義者如笛卡爾可能會反駁說,正因為心智思維透過大腦進行,大腦受損害才會連帶地改變行為。例如, 如果汽車方向盤被拆掉,車子運行情況就會有所不同,但這並不代表沒有司機在開車,而司機並不屬於車體。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 柯利弗德•皮寇弗 (Clifford A. Pickover)《AI之書:圖解人工智慧發展史》,由 時報出版 授權轉載,並同意 明日科學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