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研究:心室擴張與空氣污染有關,即使低度污染也構成影響
英國研究團隊透過分析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的核磁共振影像數據,發現人體心室擴張(ventricular dilatation)與空氣污染有關。
空氣污染
過往科學研究發現,人體長期曝露於空氣污染下,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及死亡率均會增加。世界衛生組織(WHO)去年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英國居民比瑞典居民因空氣污染而死亡的機會高出 64 倍,死亡因素包括呼吸道疾病、中風和冠心病。但長久以來,科學家一直未能確切找出空氣污染對心臟結構及功能的影響。
英國倫敦瑪麗皇后大學(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的心臟學家翁博士(Nay Aung)及其團隊研究空氣污染物與心臟各項指標的關係,並於醫學期刊《循環》(Circulation)發表最新研究結果。
[related-post url=”https://tomorrowsci.com/environment/quanqiuzuidakongqijinghuaqibianbaoshi/”]英國生物樣本庫及空氣數據
英國生物樣本庫建立於 2006 年,旨在研究遺傳和環境因素對疾病發生的影響。科學家團隊利用英國生物樣本庫,取得約 4000 名志願者的數據。這些志願者年齡介於 40 至 69 歲之間,在研究開始前並無任何心血管疾病。科學家分析志願者的心臟核磁共振影像,以研究其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科學家亦同時取得志願者住處附近的空氣污染物數據,並分析了他們在進行心臟核磁共振影像前,住處附近五年內(2005 – 2010)的空氣污染物濃度,研究中分析的空氣污染物包括懸浮粒子(PM 2.5 和 PM 10)和二氧化氮。
心室擴張
研究發現,當人體長期接觸愈高濃度的 PM 2.5 和二氧化氮,左右心室也會愈大。翁博士指出,雖然研究發現心室容量增幅不大,但大氣污染「與高血壓所造成心室擴張的影響相若」。心室擴張更是心臟衰竭的警示,當心室愈大,心臟就會負荷愈大,長期有機會造成心臟衰竭。
翁博士更指出,大多數志願者居住於空氣污染較低的環境,每立方公尺的 PM 2.5 濃度只有約 8 至 12 微克,與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之每立方公尺 10 微克的上限相似,並遠低於英國標準每立方公尺 25 微克。該研究更發現,只要 PM 2.5 濃度每立方公尺增加 1 微克,可導致心室擴張增加近 1%。
研究迴響
其他學者,包括利兹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的蓋爾教授(Chris Gale)以及公開大學(Open University)的康威教授(Kevin McConway)均指出研究志願者的生活模式,例如工作地點及交通模式,都可能對研究結果有影響。但兩人均認為此研究具重要性,令科學界更進一步了解空氣污染對心血管疾病的可能影響。
倫敦於去年取得 PM 2.5 平均濃度每立方公尺 18 微克,令各界更關注潔淨空氣的議題。有環境法律關注組織認為,現時監管空氣污染的法規過於寬鬆,建議政府需要緊貼科學最新發現,不斷檢討現時空氣污染政策,保護人民免受空氣污染造成的健康影響。
全球許多大城市均有空氣污染的問題,例如 WHO 2016 年公佈香港 PM 2.5 濃度達每立方公尺 29 微米,超出 WHO 標準近兩倍、台灣環保署的數據亦揭示全台主要城市 PM 2.5 均未達 WHO 標準。許多市民居住於繁忙道路旁,長期吸收車輛排出的廢氣。空氣污染在都市中無法避免,推動潔淨空氣的政策非常重要,但由於政策推行未必即時有效,科學家呼籲大眾應努力透過良好生活習慣提升自身健康。
參考資料:
- Aung, N., Sanghvi, M. M., Zemrak, F., Lee, A. M., Cooper, J. A., Paiva, J. M. … Petersen, S. E. (2018). Association between ambient air pollution and cardiac morpho-functional phenotypes. Circulation, 138. (in print).
- Davis, N. (2018, Aug 3). Air pollution linked to changes in heart structure. Guardian.
- Laville, S. (2017, May 17). Air pollution kills more people in the UK than in Sweden, US and Mexico. Guar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