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研究團隊研發新技術,高效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
來自東北大學、北海道大學以及 AZUL Energy, Inc. 的研究人員近日開發出一項革命性技術,能快速高效地將二氧化碳(CO₂)轉化為碳一氧化物(CO)。這一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上,不僅在轉化效率方面創下記錄,更為未來合成燃料的生產提供了全新途徑。
傳統的 CO₂ 轉化技術存在多方面挑戰:昂貴的催化材料、高能耗、低轉化率以及製備過程繁瑣耗時。研究團隊以實現工業化應用為目標,選用了多種酞菁化合物(包括鈷酞菁 CoPc)作為催化劑,並將其以噴塗方式直接沉積到氣體擴散電極表面,形成具有結晶結構的催化層。相比於傳統需要24小時的製備流程,這種創新的噴塗結晶技術僅需15分鐘即可完成,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操作難度。
實驗數據顯示,在電流密度達到150 mA/cm²的情況下,這種系統可穩定運行144小時,其轉化效率與穩定性超越了所有已知的酞菁類催化劑。研究人員還利用世界上最大的實驗電催化數據庫 DigCat 進行性能驗證,確認這一技術不僅創下新的催化紀錄,還首次達到甚至超越了工業標準。
創新噴塗技術15分鐘完成製程
為進一步理解這項技術背後的科學機制,團隊在 NanoTerasu 同步輻射設施進行了結構分析,並結合理論計算發現,催化層中分子的緊密排列大幅提升了電子傳輸效率,進而顯著增強了催化活性。這一研究不僅揭示了噴塗結晶策略的潛力,也為未來金屬化合物催化劑的設計和優化提供了新的方向。
更重要的是,這項技術的突破不僅有助於提升二氧化碳的利用效率,還有效降低了製造成本,解決了合成燃料生產中能源消耗高昂的瓶頸。作為下一代二氧化碳捕集與利用(CCU)技術的核心組成部分,該成果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實現碳中和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也為未來綠色能源技術的發展開啟了新的篇章。
這一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上。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首圖來源:Advanced Science. (CC BY 4.0)
圖片來源:Advanced Science(CC BY 4.0)
參考論文:
Surface Charge Transfer Enhanced Cobalt-Phthalocyanine Crystals for Efficient CO2-to-CO Electroreduction with Large Current Density Exceeding 1000 mA cmAdvanced Science
延伸閱讀:
1、「咖啡因」助力燃料電池,鉑金成本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