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度手機使用會削弱注意力與身體感知能力
一項由北海道大學研究團隊進行的最新研究顯示,那些容易被智慧手機分心的人,不僅在專注力測試中表現較差,也顯現出較低的內在感知能力(如心跳、呼吸等身體信號的感受)。研究結果指出這類人群對智慧手機相關刺激的生理反應更強烈,且可能與行為成癮有相似模式。
研究召集了58名健康的年輕成人,要求他們完成一項簡單的視覺任務,並在過程中顯示智慧手機相關圖像(如來電通知畫面)與無關的控制圖像。實驗中,參與者的反應時間被用來衡量注意力分散的程度,同時研究人員也記錄了他們的心率變化。結果發現,約半數受試者會因智慧手機圖像而分心,即使這些影像與主要任務無關。這些受試者在專注測試中的表現較差,且在手機影像出現時心率顯著加速,表明生理反應更加敏感。
與行為成癮(例如賭博或藥物濫用)模式相似
更重要的是,研究發現這些容易分心的人群報告了較低的內在感知能力,表示他們對身體內部信號的感知不如其他參與者敏銳。這種現象與行為成癮(例如賭博或藥物濫用)中的模式相似:注意力容易被特定刺激吸引,伴隨著強烈的生理反應,同時對身體信號的感知逐漸降低。
這項研究揭示,過度依賴智慧手機的行為可能不僅影響注意力,也可能改變人們對身體感覺的敏感度與自我認知能力。研究團隊希望這些發現能幫助設計出更好的干預措施,鼓勵年輕世代發展更健康的數位習慣。同時,他們也計畫進一步研究智慧手機分心與大腦活動之間的關係,尤其是這種模式在青春期或成年早期是否有早期徵兆,為預防措施提供更多依據。
相關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的《Communications Psychology》期刊。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首圖來源:Image created using ChatGPT-4.5. Haruki et al. (CC BY 4.0)
圖片來源:Communications Psychology(CC BY 4.0)
參考論文:
People who are easily distracted by smartphones are more physiologically reactive, less attuned to their bodies: StudyCommunications Psychology
延伸閱讀:
1、新研究警示:頻繁使用「智慧型手機」恐影響精子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