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綜合,  動物百態

新食肉恐龍「元謀盜龍」揭開侏羅紀生命新篇章

中國古生物學家在雲南省的張河組地層中,發現了一種全新的中侏羅紀恐龍「元謀盜龍」(Yuanmouraptor jinshajiangensis,學名:Yuanmouraptor,意為「元謀縣的強盜」)。這一發現來自於相對完整的頭骨和11節脊椎化石,包括10節頸椎和一節背椎,為研究中侏羅紀的食肉恐龍進化提供了重要線索。

元謀盜龍屬於中侏羅紀的中型掠食性恐龍,隸屬於異特龍超科的基群「中棘龍科」(Metriacanthosauridae)。根據中國科學院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分析,這類恐龍主要分布於中國四川、重慶、新疆和雲南等地,也曾出現在英國、吉爾吉斯斯坦及泰國的晚侏羅紀地層中,最近更有報導指出它們可能分布於青藏高原。

對理解中棘龍科和堅尾龍類演化地位具重要意義

圖中展示的是位於中國雲南省江義鎮(Jiangyi Township)一帶的化石挖掘地點及地質分布情況。此區域鄰近金沙江(The Jinsha River),岩層年代從古元古代(Paleoproterozoic)至第四紀(Quaternary)不等,包含了侏羅紀晚期的舍甸組(Shedian Formation)、侏羅紀中期的張河組(Zhanghe Formation)以及侏羅紀早期的鳳家河組(Fengjiahe Formation)等重要的恐龍化石層位。
圖中標示了三種恐龍化石的發現位置,包括:
雲南龍(Yunnanosaurus youngi):植食性恐龍,屬於蜥腳形亞目,生活於侏羅紀早期。
元謀龍(Yuanmousaurus):另一種蜥腳類恐龍,同樣為植食性恐龍,來自侏羅紀中晚期。
元謀盜龍(Yuanmouraptor):獸腳類恐龍,屬肉食性掠食者,發現於侏羅紀地層。(圖/《PeerJ》)

元謀盜龍的頭骨前後長度約為60.1公分,成為目前在中侏羅紀中國報導中保存最完整的基群堅尾龍類頭骨之一。該研究揭示了這一新物種顱骨與頸椎結構中原始和衍生特徵的獨特組合,對於理解中棘龍科和堅尾龍類的演化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中還進一步表明,Piatnitzkysauridae 與真獸腳類(Avetheropoda)關係密切,而非傳統認為的與巨獸龍類(Megalosauroidea)相關。

這一新發現發表於期刊《PeerJ》。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Zou et al. (CC BY 4.0

圖片來源:PeerJ(CC BY 4.0

參考論文:
A new metriacanthosaurid theropod dinosaur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of Yunnan Province, ChinaPeerJ

延伸閱讀:
1、阿根廷發現新種食肉恐龍:恐龍版「千面怪」現身巴塔哥尼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