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健典,  科技前瞻

牛奶變藥物新載體!維吉尼亞理工突破囊泡室溫保存技術

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 的科學家們最近完成了一項創舉,他們開發了一種神奇的凍乾技術,能讓從牛奶中萃取的「胞外囊泡」(Exosomes)在室溫下也能保存長達一年!這個驚人的突破,有望徹底改變藥物儲存與運送的方式。

胞外囊泡就像天然的迷你快遞員,直徑只有 30 到 150 奈米,每一夸脫生牛奶中就藏著數兆個。它們非常擅長保護藥物,免於遭受我們體內兇猛的消化系統或免疫細胞攻擊,安全送到需要治療的病灶或傷口。這也讓它們成為治療癌症和促進傷口癒合的超級新秀。

這項研究背後的「大腦」,來自 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 的 Fralin 生物醫學研究所,由 Gourdie 教授和他的團隊長期投入研發。不過,他們遇到了一個棘手問題:雖然成功從牛奶中大量萃取胞外囊泡,但卻發現這些珍貴的「迷你貨車」只能短期冷凍保存,低溫下囊泡還會被冰晶弄壞。團隊苦笑著比喻:「冰晶對生物材料來說,簡直就像一台生物木屑機!」

加入色胺酸 牢牢包覆外囊泡層

(a) 牛奶囊泡的萃取過程:研究人員從未經巴氏殺菌處理的生牛奶中,透過撇脂過濾、EDTA 螯合、切向流過濾(TFF)及尺寸排阻層析(SEC)等多個步驟,成功分離出純化的胞外囊泡(mEVs)。
(b) 奈米粒子追蹤分析(NTA)顯示牛奶囊泡的平均尺寸約為 195 奈米,每毫升含有超過三兆個粒子,並具有穩定的表面電位。
(c) 電子顯微鏡下的牛奶囊泡影像,清楚可見各囊泡外型圓潤,大小分佈均勻。
(d) 經特殊染色(Calcein-AM)的牛奶囊泡,在螢光顯微鏡下呈現明亮的螢光信號,證明其成功包覆染劑,具有攜帶藥物的潛力。(圖/《Journal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 Carilion 醫學院的學生 Alan Dogan 靈光一閃,嘗試在凍乾過程中加入一種存在於初乳中的胺基酸「色胺酸」。結果意外發現,色胺酸就像一件小盔甲,牢牢包覆在胞外囊泡外層,不僅避免了囊泡彼此「抱團」壞事,也讓它們穩定地以粉末形式長期保存於室溫下。

更令人興奮的是,這種新技術讓胞外囊泡能輕鬆地裝進膠囊,不需冷藏就能配送全球。Gourdie 教授團隊創立的新創公司「Tiny Cargo Co.」已經躍躍欲試,準備把這項技術推向市場。他們的首要目標是提供傷口癒合功效的胞外囊泡,協助輻射受害者恢復健康,也幫助癌症患者減輕放射治療帶來的不適。

未來,這種充滿創意的儲存方法可能會大幅拓展胞外囊泡的用途,不只限於醫療,甚至還能改變化妝品產業的遊戲規則,提供更方便、經濟的保養產品。

相關研究結果已刊登在知名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Clayton Metz/Virginia Tech. (CC BY 4.0

圖片來源:Journal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CC BY 4.0

參考論文:
Stabilizing milk-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mEVs) through lyophilization: a novel trehalose and tryptophan formulation for maintaining structure and Bioactivity during long-term storageJournal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延伸閱讀:
1、利用「氣泡」幫忙送藥?!新研究為腦部精確藥物傳遞開啟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