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百態,  世界綜合

在阿根廷新發現的原駝龍揭開白堊紀謎團

古生物學家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發現了一種全新的中型鳥腳類恐龍,這一重大发現近日發表在《白堊紀研究》期刊上。

這種恐龍被命名為原駝龍(Chakisaurus nekul),生活在大約1億到90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原駝龍體長約2.5到3米,高約0.7米,屬於鳥腳類恐龍中的原駝龍(Elasmaria),這一類群的化石曾在南美洲、南極洲和澳大利亞的白堊紀地層中被發現。

領銜研究的阿根廷國家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羅德里戈·阿爾瓦雷斯·諾蓋拉博士指出,儘管鞘龍類恐龍在南美洲、澳大利亞、南極洲和南非的白堊紀地層中廣泛存在,但它們的解剖結構和多樣性仍有許多未知之處,特別是南美洲成員的尾部解剖結構仍然缺乏研究。

原駝龍的多個個體的頭後遺骸是在阿根廷北部黑河省的普埃布洛布蘭科自然保護區的惠庫爾組中發現的。惠庫爾組是含有豐富多樣脊椎動物的地層,包括魚類、龜類、鱷魚和恐龍。其中,蜥臀目恐龍占主導地位,有許多蜥腳類和獸腳類恐龍的化石。然而,惠庫爾組中的鳥臀目恐龍化石僅以一個未確定鳥腳類的單獨趾骨代表。

原駝龍的發現 有助了解恐龍尾部結構

(A)衛星影像和(B)地圖顯示阿根廷黑河省西北部的“普埃布洛布蘭科自然保護區”,這裡是原駝龍(Chakisaurus nekul)化石發現地。(圖/《白堊紀研究》)

研究團隊表示,原駝龍是惠庫爾組中首個被命名的鳥臀目恐龍物種,並為鞘龍類的尾部和肱骨解剖結構提供了新見解。鞘龍類和鳥腳類恐龍的尾部解剖結構知之甚少,而原駝龍的發現則增補了這一領域的知識。

此外,原駝龍的肱骨形狀與其他中型鞘龍類不同,更像是小型物種,這表明鞘龍類包括不同運動習性的物種。較大的鞘龍類顯示出一些特徵組合,表明它們中有些成員可能具有四足或重型行走的習性,可能形成一個獨特的亞群。

這一發現支持了鞘龍類恐龍在解剖學上的獨特性,並強調需要進一步研究以了解它們在南方大陸的多樣性。原駝龍提供的新解剖信息顯示,鞘龍類與其他鳥腳類恐龍有很大不同,未來的研究將有助於揭示這些古老生物的獨特之處和多樣性。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UnexpectedDinoLesson cc By4.0

圖片來源:Cretaceous Research cc By4.0

參考論文:
1.A new ornithopod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Huincul Formation) of northwestern Patagonia, Argentina: Implications on elasmarian postcranial anatomy Cretaceous Research

延伸閱讀:

1.發現巨型「蛇頸龍」頭骨:重塑我們對史前海洋掠食者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