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發現「遠古鱷魚」!三疊紀神秘掠食者重見天日
在 2.37 億年前的巴西南部,一種長相酷似現代鱷魚的遠古爬行動物——Retymaijychampsa beckerorum 曾在河流與沼澤地帶游弋、狩獵。這個新發現的主龍形類物種來自前滄龍科(Proterochampsidae),是一群僅存於南美洲的肉食性爬行動物,擁有長吻、堅固的皮內骨甲,可能扮演著類似現今鱷魚的生態角色。
研究團隊在巴西南大河州的 Santa Maria 組地層發現了這種遠古掠食者的幾乎完整後肢化石,填補了從中三疊紀至晚三疊紀早期的演化缺口。科學家透過親緣分析確認,Retymaijychampsa beckerorum 與 Proterochampsa 近緣,顯示這個支系的演化歷史悠久。此外,它與 Pinheirochampsa rodriguesi 的共存,進一步證明三疊紀的前滄龍類擁有高度生態多樣性。
分布範圍比想像中廣
(B) Becker 遺址的全景照片,拍攝於 2024 年 8 月,顯示該地的地質環境與化石發掘現場。(圖/《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研究團隊表示,前滄龍科的最早化石來自阿根廷和巴西的拉丁階/卡尼階早期沉積層,而最晚期的紀錄則來自該地區的卡尼階晚期/諾利階早期。親緣分析顯示,該科屬於主龍形類中的前滄龍類(Proterochampsia),與主龍類(Archosauria)關係密切,因此對理解主龍類的早期演化至關重要。
前滄龍科過去被認為僅限於南美洲,但近期研究顯示,它們的分布範圍可能比想像中更廣。這項發現不僅讓我們對這些神秘爬行動物的生活樣貌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有助於破解主龍類(包含恐龍與鱷魚的演化支系)的早期演化歷程。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期刊。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首圖來源: Caio Fantini (CC BY 4.0)
圖片來源: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CC BY 4.0)
參考論文:
Abundant water from primordial supernovae at cosmic dawn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延伸閱讀:
1、中國發現三疊紀長頸海生爬行動物新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