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00萬年前的新恐龍出土!歐洲島嶼現神秘「鋤頭嘴」恐龍
在白堊紀晚期的歐洲,一場恐龍分類學的「重新命名風波」悄然展開。最新研究指出,一塊原本被歸為 Rhabdodon 的化石,其實另有身分——牠是來自 7200 萬年前、生活在熱帶歐洲群島上的全新恐龍物種,現在有了全新的名字:Obelignathus septimanicus。
這隻恐龍屬於棱齒龍科(Rhabdodontidae),是種中小型的植食性恐龍,平常大概用兩隻腳走路,長得敦實有力,嘴巴前端尖尖的、有點像「恐龍版鋤頭」。根據研究團隊分析,這個新物種的齒骨不只比其他同科的更結實,連骨頭形狀也相當獨特,讓它從一票「表親」中脫穎而出,獨立成「新屬」。
這塊齒骨化石出土地點位於法國南部的「爬行動物砂岩層」,一個恐龍化石的寶庫。研究人員指出,這些島嶼上的恐龍彼此之間演化出不同的模樣,就像現代島嶼上的動物演化出特有種一樣。Obelignathus 就可能是法國地區的「在地限定款」。
命名源自獨特下頜骨形態
發表這項研究的波蘭古生物學家 Czepiński 與 Madzia 表示,歐洲的棱齒龍們其實比大家想像中還要多樣,南法甚至可能曾出現數種不同的棱齒龍同時生活、彼此「撞臉」。這項重新命名不只是幫恐龍正名,也讓我們對古老歐洲島嶼的恐龍生態,有了更多想像空間。
畢竟,誰說恐龍只能出現在侏羅紀公園?牠們的真實故事,才正要展開第二幕。相關成果已發表於《Scientific Reports》。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首圖來源:Edyta Felcyn-Kowalska. (CC BY 4.0)
圖片來源:Scientific Reports (CC BY 4.0)
參考論文:
1、Exploring the diversity and disparity of rhabdodontomorph ornithopods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European archipelagoScientific Reports
延伸閱讀:
1、雙指恐龍現身!蒙古發現新鐮刀龍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