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看」的就能回想路線 科學家揭開山雀如何用眼神喚醒大腦地圖
你以為鳥兒找食物時只靠本能亂飛嗎?其實牠們的大腦在運算「地圖」的能力超乎想像。哥倫比亞大學祖克曼腦行為研究所的團隊,最近針對北美常見的黑頂山雀進行創新實驗,證實這種小鳥只需遠遠看向某個地點,大腦就能像 GPS 一樣馬上標記出那個位置,並且快速啟動空間記憶。
實驗中,科學家在61公分見方的圓形競技場中設置五個一模一樣的投食點,讓黑頂山雀在自由活動時學習尋找亮燈後會有食物出現的位置。特別的是,團隊使用多鏡頭追蹤系統記錄鳥頭部動作,同時用雙鏡頭追蹤鳥眼睛的瞳孔方向,再加上植入微型電極,即時記錄大腦海馬迴超過1900個神經元的電活動。
結果發現,當山雀移動到場地特定位置時,有超過六成(62%)神經元會明顯活躍;但更令人驚喜的是,即使山雀靜止不動、只是轉頭用視線遠遠盯著某個目標,也有將近六成(57%)神經元會被「看」這個動作激發!進一步分析,發現有四分之三原本負責記錄位置的神經元,同時也會對視線方向有反應,兩種資訊在大腦幾乎完全重疊。
有超過六成(62%)神經元會明顯活躍
(a) 展示實驗設計:鳥頭上裝有反光標記,配合多鏡頭同步追蹤頭部位置、雙鏡頭系統校正瞳孔位置以估算視線(gaze),得到「頭朝向=視線方向」。
(b) 畫出頭部水平角度隨時間變化,標示出「甩頭」(head saccade)動作,說明山雀多靠甩頭轉動視線,眼球本身移動很小。
(c) 統計鳥連續甩頭之間的時間間隔,大多小於0.5秒,顯示鳥在短時間內可頻繁切換注意目標。
(d) 分布圖顯示甩頭時,眼球在頭內的相對位置變化很小,證實頭部朝向幾乎就是鳥的注視方向。
(e) 行為流程:鳥先用視線搜尋五個目標位置,當正確目標亮燈後會「衝刺」(dash)至該點換取獎勵。
(f) 甩頭與搜尋、衝刺的時序關係,配合速度、角度和頭部高度變化,呈現出鳥在作決策前頻繁掃視。
(g) 分析鳥衝刺前數次甩頭的角度,發現山雀在執行「導航」動作前,會先用側視快速鎖定目標再啟動直線衝刺。
(h) 熱點圖顯示山雀在決定行動前,雙眼多以側視分別對應左右目標,最後衝刺時則用鳥喙正面對準目標。
總結:這組數據證明,黑頂山雀會運用快速甩頭進行「遠距定位」,利用側視先精確鎖定目標,再切換到正面進行導航,大腦同步記錄「看」的位置並呼應空間記憶。圖片來源:nature
神經元在山雀「快速甩頭」時會產生預測性放電,還能同步啟動一連串記憶聯想。研究團隊認為,這種「遠端啟動」的神經機制,顯示小鳥的大腦能結合預期與感官輸入,達到即時空間導航的功能。換句話說,小山雀只要「看一眼」遠方,就能直接回想起那裡的記憶、迅速規劃下一步路線。
這項突破性的研究發表於《自然》(Nature),不僅讓我們看見鳥類驚人的導航大腦,也有望啟發人類關於空間記憶、視覺與神經科學的新研究。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首圖來源:翻攝梁朝偉Tony Leung Chiu Wai臉書 (CC BY 4.0)
圖片來源:nature (CC BY 4.0)
參考論文:
1、Remote activation of place codes by gaze in a highly visual animalnature
延伸閱讀:
1、非洲野狗也會撒嬌:小狗眼神不只屬於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