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綜合,  數理之窗

紅的、粉的、白的?基因分析揭曉玫瑰其實曾經都是「黃花七葉」

在情人節傳情達意的紅玫瑰,其實源自於一朵簡單的黃色小花!中國北京林業大學的研究團隊近日於《Nature Plants》發表的大規模基因分析指出,無論今天的玫瑰是紅色、粉色、白色還是桃色,都可追溯至一位共同祖先——一種具有單層黃色花瓣與七枚小葉的原始野生玫瑰。

研究團隊對來自84個玫瑰物種、共205個樣本進行基因定序與族群遺傳分析,涵蓋中國《植物志》所記載玫瑰種類的84%。研究人員利用707個單拷貝基因與大量DNA變異點重建了玫瑰屬(Rosa)的演化與地理歷史,並首度釐清玫瑰祖先的外觀與特徵。

結果顯示,這位「玫瑰始祖」開著單層黃花、葉子分成七小片,並非我們今日常見的重瓣紅玫瑰。隨著人類馴化與人工育種,玫瑰逐漸演化出更多層的花瓣、更繽紛的顏色與持續開花的能力。

源自單層黃色花瓣與七枚小葉的原始野生玫瑰

圖展示了玫瑰屬(Rosa)植物中 205 個樣本、84 個物種的花朵外觀,涵蓋了從原始野生玫瑰到現代培育品種的多樣性。這些樣本依據演化支系分類,從上至下排列,顏色從原始的黃色單瓣逐漸演化出粉紅、白色、紅色與重瓣花型。這項基因定序研究揭示了玫瑰的演化歷程與地理分布,也為未來抗病、耐旱新品種的育種提供重要基礎。(圖/《Nature Plants》)

研究也挑戰了玫瑰起源於中亞的主流觀點,指出中國西北乾燥地區與西南潮濕地帶為Rosa屬的兩大多樣性中心。前者孕育出耐旱、黃花小葉型玫瑰,後者則為白花芳香品種的發源地。

玫瑰如今是全球最受歡迎的觀賞植物之一,品種超過35,000種。然而氣候變遷與病蟲害問題日益嚴峻,研究團隊表示,未來應更多從野生玫瑰基因中汲取抗旱、抗病與芳香等珍貴特性,以培育出更強健且易於照護的新玫瑰品種。這項研究為玫瑰育種與瀕危品種保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讓我們對玫瑰的前世今生有了嶄新理解。

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Nature Plants》。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Anna Shvets (CC BY 4.0

圖片來源:Nature Plants  (CC BY 4.0

參考論文:
1、Phenotypic and genomic signatures across wild Rosa species open new horizons for modern rose breedingNature Plants

延伸閱讀:
1、小孩突然發燒長疹子?可能就是玫瑰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