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健典

研究發現樹突可塑性是記憶連結的關鍵機制

最新研究發現,神經細胞的樹突可塑性與記憶之間的連結密切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頂尖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過去科學家已了解,記憶並非獨立存在,而是能夠彼此連結、互相影響。然而,這種連結發生的機制尚未明確。

來自美國與希臘的研究團隊透過先進的影像技術和遺傳標記方法,深入探究小鼠大腦中「樹突」(神經元的分支結構)在記憶形成中的作用。他們發現,當老鼠連續經歷兩個相關事件時,負責記憶這些事件的神經細胞,其樹突會產生相鄰的新結構,形成彼此相連的群聚現象。

研究者進一步使用基因標記技術操控這些樹突,成功在原本無關的記憶間建立起連結。研究人員發現,當儲存在相同樹突中的記憶,會互相影響彼此的反應,例如老鼠會將未受驚嚇的環境與曾受驚嚇的環境連結起來,展現恐懼反應。

首度確認樹突可塑性與記憶連結關係

代表性影像顯示,cFos-tTa 小鼠在注射 TRE-hChR2-mCherry-DTE 與 TRE-hChR2-mCherry 後,在 DTE 存在下,神經元的特定樹突區段會選擇性表現光敏感通道蛋白(Channelrhodopsin)。圖片來源:《Nature Neuroscience》

研究團隊表示,這是首次於動物實驗中確認樹突可塑性與記憶連結功能間的直接關係。這項發現不僅有助於理解記憶如何在大腦中相互作用,也提供新的線索,未來可望藉此深入研究人類記憶與相關疾病,例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或焦慮症,提供新的治療思路。

未來團隊計畫深入探索樹突可塑性的分子機制,並進一步將這些神經科學研究成果應用於人工智慧領域,希望透過模擬大腦運作方式,提升人工智慧系統的效能與智能表現。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Nature Neuroscience  (CC BY 4.0)

圖片來源:Nature Neuroscience (CC BY 4.0)

參考論文:
Compartmentalized dendritic plasticity in the mouse retrosplenial cortex links contextual memories formed close in timeNature Neuroscience

延伸閱讀:
1、睡眠不足讓負面記憶「糾纏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