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衛生組織(WHO)最近公布最新的《國際疾病分類》,並將「電玩失調症」(gaming disorder)正式列為「心理、行為和神經發展障礙」(Mental, behavioural or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當中的成癮行為疾病。WHO 認為,這個新分類將有助於各國政府、家長和醫療人員正視這個問題,並找出因應對策。
WHO 心理健康與藥物濫用部門主任薩克塞納醫師(Shekhar Saxena)表示,WHO 根據科學研究的結果,決定將電玩成癮列為一種新的心理疾病,某些案例甚至有進行治療的需要。
大腦反應類似毒品成癮
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表示,許多遊戲成癮的相關研究,都是以亞洲年輕男性為研究對象。
這些研究指出,當玩家全神貫注於網路遊戲時,他們大腦所作出的某些反應與毒癮者吸毒時的神經反應相似,產生一種愉悅和獎勵感,並於極端狀況下導致玩家生活上出現成癮行為。
成癮玩家佔少數
研究電玩成癮 30 年的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教授葛夫亭博士(Mark Griffiths)表示,新分類將有助各界正視這個問題,並加強治療策略。
葛夫亭博士表示:「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電玩遊戲就像是一種非金錢賭博,賭徒使用金錢以持續進行賭博,而遊戲玩家則使用積分。」他估計電玩成癮的玩家可能遠低於 1%,而這些成癮玩家亦可能受憂鬱症、躁鬱症或自閉症等其他問題影響。WHO 則估計電玩成癮的玩家不超過 3%。
葛夫亭博士表示,多數人只把打電玩當成娛樂。他以 Pokemon Go 這種大受歡迎的遊戲來比喻,認為打電玩會有一些短暫又沈迷的時刻,人們對遊戲入迷,但這並不是成癮的表現。
各界觀點
一些專家樂於見到 WHO 將電玩成癮列為疾病,並表示電玩成癮特別容易發生在青少年或年輕人身上,他們自己不懂得尋求協助,因此識別這些有電玩成癮症狀的人非常重要。
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發言人鮑德溫-瓊斯醫師(Henrietta Bowden-Jones)表示:「我們經常見到憂心如焚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因為電玩成癮而輟學,甚至引致整個家庭結構瓦解。」
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尚未將電玩成癮列為心理疾病;該協會表示,需要更多的臨床研究才會考慮將電玩成癮納入心理疾病。
英國心理學會(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發言人瓊·哈維博士(Joan Harvey)則警告,「電玩成癮」這個新名稱可能會引起父母不必要的憂慮,她表示:「並非所有在房間裡玩數小時遊戲的小孩都有電玩成癮問題。」
留意玩家的行為
WHO 的薩克塞納醫師表示,遊戲玩家的父母和朋友仍應注意潛在的問題,並注意玩家的遊戲習慣是否有任何改變。
他表示:「如果電玩遊戲對一個人的學習、社交或工作功能造成影響,那麼你應該特別留意,或者尋求協助。」
參考資料:
- Jamey Keaten & Maria Cheng (June 2018). Compulsive video-game playing could be mental health problem. Medical 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