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The Children’s Hospital of Philadelphia )

台灣每年約 4000 名新生兒死亡,而 75% 的死亡個案都是由於早產造成,是新生兒死亡最大的成因。很多早產兒即使存活下來,也常因為器官發育不良而受失明、神經創傷或腦性痲痹等後遺症影響。

最近,科學家成功製造出「人造子宮」,在試驗中成功幫助早產綿羊胎兒發育至正常階段。接下來,科學家希望在未來 3 到 5 年內,做出類似的「人造子宮」系統,拯救人類早產嬰兒。

水鹽液體模擬真實子宮環境

科學家稱這種人造子宮為「生物袋」(BioBag)。與醫院目前使用的早產兒保育箱相比,生物袋完全密封並由電腦控制,防止嬰兒受細菌或病毒感染。同時,人造子宮內充滿鹽和水,能模擬子宮內的羊水。

為了模擬胎盤的功能,為胎兒提供氧氣及營養,科學家將一種特殊的氧合器(oxygenator)與臍帶連接。利用一種新技術,讓胎兒在每次心臟跳動時,可以吸收所需的氧氣。

早產綿羊胎兒試驗成功

綿羊胎兒與人類胎兒在生理上非常相近,因此科學家選擇了綿羊胎兒進行動物試驗。

正常綿羊胎兒需在母體內度過 21 周的妊娠期。試驗中,科學家在分娩前 4-6 周(相當於人類胎兒發育至 23-24 周),將綿羊胎兒取出,置於人造子宮內繼續發育。

在接下來 4 星期的觀察中,試驗中所有綿羊胎兒均發育正常,體格健康,並沒有正常早產嬰兒的健康問題。

研究負責人、賓夕法尼亞兒童醫院的 Alan Flake 醫生稱,這種人造子宮儘可能還原了子宮的環境,能夠取代胎盤的功能。

研究團隊希望在未來 3 到 5 年,做出類似的人造子宮系統,幫助大約 24 周齡的人類早產兒,增加早產兒的存活幾率並讓他們能正常發育。美國每年在早產兒的醫療費用上花費 430 億美元。如果成功,「生物袋」人造子宮系統將不僅為早產兒帶來希望,還會創造相應的經濟效益。

 

參考資料:

  1. The Children’s Hospital of Philadelphia. (2017). Recreating the Womb: New Hope for Premature Babies. YouTube.
You May Also Like

新型瘧疾疫苗臨床試驗證明 100% 有效

瘧疾由瘧原蟲造成,經過蚊子傳播。感染者往往出現發熱、發冷、嘔吐等癥狀,嚴重者甚至會死亡。現在,研究者…

病例證實:癌細胞能經由器官移植轉移,但機率極低

由荷蘭及德國多位專家共同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四位病患在從同一位捐贈者獲得器官移植後罹患乳癌。在這之前…

醫用微型馬達體內釋放藥物,治療小鼠胃部細菌感染

近日,科學家利用微型馬達(micromotors)運送藥物,成功治癒小鼠胃部細菌感染,這在同領域內尚…

以人造子宮養育胎兒的體外發育技術,有望在十年內發展成熟

使胎兒在人體外發育的「體外發育」(Ectogenesis)一詞,已成為醫學、心理學和倫理學的一個重要…

全球首宗以 CRISPR 修改活胚胎基因的結果出爐

近年最引人注目的遺傳學突破莫過於 CRISPR-Cas9 ,一種利用細菌的 Cas9 蛋白而衍生的基…

全球首位先天失明患者接受基因編輯治療

一名因基因遺傳而失明的患者,日前在美國奧勒剛健康與科學大學(Oregon Healt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