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Discovery)

最近,索爾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一班科學家在《自然》期刊上報道了一項新技術,成功在小鼠視網膜細胞中使用 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成功恢復小鼠部分的視力。

正常基因編輯技術的局限

基因編輯技術,如目前極受歡迎 CRISPR/Cas9,是生命科學和醫療研究的有力工具。不過,這種技術也有其局限性,其中之一便是無法在穩定、不再分裂的細胞中使用,比如眼睛、大腦、心臟、肝和腎中的細胞。

色素性視網膜炎(retinitis pigmentosa)是一種遺傳病,患者基因發生變異,導致視網膜細胞逐漸死亡,最終失明。其中一個出錯的基因是 Mertk。如果進行基因治療,由於視網膜是終末分化細胞,常規的CRISPR/Cas9 技術對它完全沒有作用。

突破局限性,小鼠重獲視力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另闢蹊徑,修飾並利用了細胞的 DNA 修復通路 NHEJ。正常情況下,DNA 受損後,NHEJ 會將原來斷開的兩個末端接合在一起。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個性化插入包,「同源獨立性靶向整合」(homology-independent targeted integration,HITI),將基因修飾指令準確地錨定到靶向位點。從而使不分裂的細胞也能使用 CRISPR/Cas9 技術。

採用這種策略,研究人員將正常的 Mertk 基因導入 3 周大的失明小鼠中。到了第八周,小鼠對光表現出反應,說明恢復了部分視力。

潛在應用

過去的基因編輯技術主要注重胚胎幹細胞,因為幹細胞有很強的分裂能力。現在,這項新技術突破了這一限制,使得不分裂的終末分化細胞也能使用 CRISPR/Cas9。如果獲得驗證並成功,這種新方法將為基因工程帶來里程碑式的進步。

目前,研究人員正在竭力改進這種方法,提高有效性。從只對 5% 的細胞有效,提升到 100%。同時繼續尋找肌肉萎縮症、血友病和囊性纖維化的基因療法。據估計,臨床試驗將在 1 到 5 年內進行。屆時,失明患者將有望重見光明。

You May Also Like

顱磁刺激療法可減緩憂鬱症症狀

一項研究發現,使用活躍磁場刺激大腦關鍵部位,可迅速緩解嚴重的憂鬱症狀。這項新療法的副作用是疲勞和治療…

美國 FDA 批准最新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革命性藥物

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影響著全球 230 萬人口的慢性病,一直以來,醫學界都沒有藥物能夠根治這種疾病。但…

人造器官、加速太空計畫「3D列印」將改變未來的12種方式

3D列印未來將大大影響我們的世界嗎?先前有一份關於未來科技的報告預測,當中提到未來會有大規模用3D列…

中國研究稱:高溫潮濕的氣候能減緩新冠病毒的傳播

中國一項研究發現,高溫潮濕的天氣可以減緩新冠病毒(COVID-19)的傳播。 氣候影響傳播 此論文為…

英國研究:每週兩小時親近自然,對身心健康都很關鍵

英國艾希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近期發表於《科學報告》(Scientifi…

刺激迷走神經,科學家讓植物人 15 年後重獲意識

在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人員用神經刺激的方法,讓一位處於植物人狀態達 15 年之久的男子出現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