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分類

研究顯示:憂鬱症與大腦結構的變化有關

全球約有 3.5 億人患有憂鬱症,數字令人震驚。其中每年有 80 萬人因得不到治療或因治療無效而結束自己的生命,是現代的一個重大社會及醫療問題。

儘管研究人員在過去數十年在憂鬱症研究上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時至今日,引起憂鬱症的原因尚不清楚。而近年,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憂鬱症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而不是簡單的心理障礙,英國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最近一項新研究為這一理論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白質結構

這項突破性的研究,研究了 3461 名患者的大腦,是迄今為止最廣泛的憂鬱症研究之一。研究人員發現,憂鬱與大腦結構有關。具體來說,憂鬱症病人的大腦白質結構與健康人的結構明顯不同。白質是中樞神經系統的組成元素,控制著大腦神經元共享的訊號,協調腦區之間的正常運作。

功能性磁振造影技術(fMRI)可透過測量大腦中血液的活動觀察整個大腦,但在這個研究中,由於需要特別觀測大腦中的白質,所以研究小組使用了一種名為「磁振造影擴散張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的先進技術,觀測水在大腦中的擴散和變動。這技術能揭示病人腦中白質的詳細結構,令研究小組可以在樣本之間尋找很小的結構差異。

與精神健康的人相比,患有憂鬱症的人的白質有明顯不同的結構。這裡的關鍵指標是 「白質完整性」(white matter integrity),而憂鬱症似乎與白質完整性擁有負相關的關係:憂鬱症患者的白質完整性明顯低於精神健康的人。

[related-post url=”https://tomorrowsci.com/medicine/%E7%A0%94%E7%A9%B6-%E7%99%BC%E7%8F%BE-%E5%A6%82%E4%BD%95-%E5%96%9A%E9%86%92-%E6%B6%88%E5%A4%B1-%E8%A8%98%E6%86%B6/”]

原因不明

不過,目前憂鬱症與這些結構差異之間的確切因果機制還不確定。究竟是憂鬱症導致這些結構改變,抑或是大腦結構令一個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上憂鬱症,這問題仍然有待未來的後續研究解答。

不管怎樣,這項研究明確顯示,憂鬱症這種疾病具有生物學的因素,而並不只是由心理或社會因素引致。在過去的幾年,科學家也發現了與憂鬱症有關的基因聯繫。

憂鬱症既然具有生物學因素,便有可能可以透過檢查一個人生物學上的特徵及變化,及早發現憂鬱症,從而達到更有效的治療,幫助解決這種可怕的疾病。

 

資料來源:

  1. Shen, X., Reus, L. M., Cox, S. R., Adams, M. J., Liewald, D. C., Bastin, M. E., Smith, D. J…… (2017). Subcortical volume and white matter integrity abnormalities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findings from UK Biobank imaging data. Scientific Reports. doi:10.1038/s41598-017-05507-6
  2. Depression changes brain structure, study suggests. (2017, July).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3. Fields, R. D. (2008). 〈大腦白質有價值〉,《科學人》第74期2008年4月號,第44-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