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泡水皺紋每次都不一樣? 新研究揭科學規律
我們都曾經在泡澡、游泳或洗碗時,發現手指頭皮膚會變皺,但這種「泡水皺紋」到底有沒有規律可循?美國賓漢頓大學(Binghamton University)最新研究發現,不論何時泡水、泡幾次,手指每次產生的皺紋圖案都幾乎一模一樣,具有高度可重現性。
多年來,科學家一直想解釋「為什麼泡水會起皺」這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過去認為這僅是皮膚吸水膨脹的結果,但賓漢頓大學的 Guy German 教授研究團隊證實,真正的原因其實是皮膚下方的血管收縮造成的結構改變,而非單純的水分吸收。
本次實驗讓受試者雙手浸泡於水中30分鐘,然後拍攝手指皺紋圖案。隔至少24小時後,在同樣條件下重複實驗,再次拍照。研究團隊比較兩次皺褶的形狀與分布,發現兩次疊合後的皺紋幾乎完全吻合,證實這種皺褶圖案是「高度個人化且極具穩定性」的。
皺紋每次都由同組血管收縮主導,不易改變
German 教授指出,這是因為血管分布在皮下的相對位置非常穩定,皺紋每次都是由同一組血管收縮主導,因此不易改變。這一現象也獲得特殊病例驗證:一位患有正中神經損傷(median nerve damage)的學生,手指泡水後完全不會產生皺褶,進一步支持神經與血管調控的假說。
除了滿足大家對日常疑問的好奇,這項發現還可能帶來法醫學與生物辨識技術的應用。例如,泡水後發現的屍體或現場指紋,只要分析皺紋圖案,即使皮膚泡爛,仍可協助身分識別。
German 教授補充,這項研究不僅解答了「為什麼泡水會皺」的謎題,更為犯罪現場指紋鑑識、災難身分辨識等實務工作帶來全新突破。完整成果已刊登於《生物醫學材料機械行為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延伸閱讀:
1、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首圖來源:Guy German (CC BY 4.0)
參考論文:
1、On the repeatability of wrinkling topography patterns in the fingers of water immersed human skin.Mechanical Behavior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延伸閱讀:
1、搖搖便當盒即可發電? 皺巴巴的錫箔球成綠色能源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