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一項研究發現,青少年玩暴力電玩與在現實生活中產生攻擊性或反社會行為並無明顯直接相關。這該研究也顯示,過去外界認為電玩會產生負面效應的說法已被高估。
暴力電玩與反社會行為無關
過去《俠盜獵車手》與《決勝時刻》等暴力電玩會讓青少年認為遊戲中的行為是可以接受的,一直是家長與政府單位擔心的議題。 2018 年美國佛羅里達州發生校園槍擊案後,當時川普總統(Donald Trump)也曾表示暴力遊戲正在型塑青少年的思想。不過,這份由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 )主導的研究卻發現,過去 1 個月曾長時間玩暴力電玩的青少年,並無證據顯示會增加其攻擊行為。
對此,研究人員牛津大學心理學家安德魯·普爾茲比爾斯基教授 (Andrew Przybylski) 表示:「暴力遊戲帶動產生現實生活侵略性的想法眾所皆知,但一直以來該論點並未受到良好的檢驗。」但他也坦承,暴力遊戲確實會引發暴怒行為。他指出:「你確實會看到遊戲社群中出現的垃圾話、過度競爭和引戰言論等,都可能符合所謂的反社會行為。」因此,美國心理學會等團體曾呼籲應限制青少年玩暴力電玩的時間。
研究方法
該研究共調查 1,000 名英國 14 與 15 歲青少年樣本,結果發現近半數的女孩與 3 分之 2 的男孩玩過電玩。研究人員也訪問家長與照顧者,釐清他們是否認為孩子已變得更反社會。研究也以英國與美國分級系統評估遊戲內暴力程度。
此外,該研究採用事前登記(pre-registration)方式,研究人員需在研究之前公佈自己的假設、實驗方法和分析技術,以避免研究人員挑選有利的數據造成研究偏誤。研究人員卡地夫大學 (Cardiff University) 心理學家韋恩斯坦 (Netta Weinstein) 指出:「我們的研究結果指出,研究人員的偏見可能會影響先前關於該主題的其他研究,並扭曲人們對電玩遊戲影響的理解。」而本研究採用的方法,可防止這種情況發生。
資料來源:
- Matthews-King, A. (2019). No evidence playing violent video games leads to aggressive behaviour in teens, study finds. The Independent.
- Andrew K. Przybylski and Netta Weinstein (2019, February 13). Violent video game engagement is not associated with adolescents’ aggressive behaviour: evidence from a registered report.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DOI:10.1098/rsos.171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