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沙龍

食物中毒怎會這麼嚴重?從寶林茶室思考攸關性命的食品安全

近日寶林茶室發送疑似食品中毒事件,截至28日上午,已有兩位患者不幸身亡,累計14人中毒。衛福部長薛瑞元接受採訪時指出,食物中毒可能性有3大類,第1是微生物引起,例如常見的諾羅病毒;第2大類是內生性的毒素;第3則是外面加進來的毒素。目前專家認為,此案不偏向微生物引起,現在是往後兩者做討論。

台灣身處亞熱帶,食材保存處理保鮮本來就容易有食物中毒的機會,過去也不乏食物中毒的案例。但本次中毒事件從開始有症狀到嚴重的肝腎衰竭,在12小時之內就發生,和平常的食物中毒不一樣。為什麼過去聽說的案例多是上吐下瀉,可能醫院吊個點滴,或是自己休息一下就好,怎麼這次會這麼嚴重?

食品中毒也是食品安全上十分重要的一環,其實食品中毒的原因裡面,有不少類型素其實是非常有可能在短時間內致命的,就算不致死,也有可能造成發燒、敗血症或重度脫水,在此舉幾個台灣曾經發生的案例: 

  1. 河豚毒素:這個應該是最顯為人知食品毒素之一,屬於神經毒。如果不小心吃進1-2 mg極有可能致死。且加熱無法破壞。意思就是煮熟也沒有用,毒素依然存在。故在食用河豚類的魚肉時, 一定要選用有合格認證的處理場所以及人員。 
  2. 海洋弧菌:最常見於海撈生物,主要由口感或染,或是從傷口感染。如食用甲殼類時,一定要避免皮膚被尖銳的外殼劃傷進而造成感染。一開始可能會出現腹瀉、皮膚腫脹、噁心嘔吐等等,如果深層感染可能1-2天內致死。 
  3. 沙門氏菌:常見於雞蛋表殼,當雞蛋生產時,會附著於蛋殼上。若在烹調時,未先清洗過雞蛋外殼,或是觸碰之後,手部未清潔乾淨即去觸碰食物而造成交叉感染。又因蛋類在全世界都屬十分普遍的食材,全世界幾乎都有發生過沙門氏菌的大型中毒事件。台灣亦曾發生過致死事件。 

疑似米酵菌酸中毒 台灣少見

當然食品生物性中毒原因並非只有上述幾項,而是舉例目前台灣曾經發生過,或是較有可能發生項目。食品若被微生物、生物毒素污染後,其影響層面的確是非常廣泛。畢竟人生活就是要進食。但也不必過度恐慌,食用前先洗手或用酒精消毒,餐廳環境先觀察是否髒亂,畢竟病媒也有可能依賴動物傳播。再者若真不幸中毒,請不要輕忽,儘速就醫。大部分案例都屬輕忽症狀,延誤了就醫時間。若能及早就醫,相信一定能夠即時遏止病症持續惡化。

zoomable

目前寶林茶室案件仍在調查中,薛瑞元部長說到,如是內生性的毒素,看起來和米酵菌酸引起的症狀類似,但是台灣沒有發生過,衛福部正在跟國外訂標準品,才能檢驗。於此同時,也不排除人為下毒的可能性,檢調正在調查中。祝願仍在加護病房的患者能平安度過難關。

raw-image

本文由 GPT工作術|與你一起補給工作的AI能量沙龍 授權轉載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圖片來源: DALL.E、GPT工作術|與你一起補給工作的AI能量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