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補丁,  醫學健典

汗皰疹是什麼?預防和治療知識總整理

汗皰疹是夏季容易出現的皮膚疾病,容易有紅癢、小水泡的狀況。汗皰疹在台灣的盛行率很高,許多人都會手指、手掌反覆出現發癢水泡,甚至常會反覆發作,也很難控制。而汗皰疹與香港腳、富貴手,也容易混淆,容易延誤治療。

What is 汗皰疹

汗皰疹容易出現在夏天,症狀是手指、手掌、腳底產生紅疹、水泡。不過汗皰疹其實跟皰疹沒有關係,皰疹原自皰疹病毒的傳染性疾病,但汗皰疹無關病毒、不會傳染。台灣氣候炎熱,秋天也可能出現汗皰疹。這個病與汗水沒有絕對的關係,無關汗腺構造異常、阻塞,簡單來說汗皰疹名字跟實際狀況無關,型態是濕疹的一種,合適名稱應該是急性反覆水泡型手部濕疹。目前為止,汗皰疹地發病原因無法得到定論,可能有關許多因素。目前可能的原因有壓力、異位性皮膚炎病史、金屬過敏、皮膚感染、多汗症、菸、紫外線等等。

汗皰疹成因

我們能做的是避免壓力、吸菸,以及紫外線曝曬。有個假設是汗水會造成對鎳的敏感性,而手腳掌的汗腺多,可能會累積汗腺排出的的金屬鹽類,造成手腳是主要發病部位。

一個研究針對50 位 20-39 歲汗皰疹病人執行過敏原貼片測試,有 40% 對一種以上的貼片有反應;有14%對鎳過敏;有8%對鉻過敏;有8%對苯二胺過敏;有6%對香精過敏;有4%對鈷過敏。另有研究探討汗皰疹發病原因, 120 位病人中發病因子,10%是黴菌;31.7%是化妝品與香精;16.7%是金屬;6.7%是藥物食物,有 15% 原因不明。以上這兩個研究都認為汗皰疹有關特定金屬的暴露。但金屬只是可能的發病因子,還有許多因素都可能導致汗皰疹。雖然造成汗皰疹的機轉未清,不過瞭解可能的因素也是很重要的。

汗皰疹的型態

汗皰疹通常會從手掌或腳掌紅疹開始,冒出小水泡蔓延至手指或腳趾。七成、八成病人只有手部或只有水泡,而沒有皮膚發炎、手指水泡。典型的水泡通常是小小的密集,也可能合併成大水泡。急性期常會癢,注意不要抓破以免感染風險。症狀可能會持續好幾週,最後到復原期會是脫屑狀,也可能同時有水泡或脫屑。一般汗皰疹患者數周就會痊癒,少數病人可能週期性發作,每個月或每年都可能。反覆發作就有機會導致慢性皮膚發炎,引發黴菌、細菌感染,甚至伴隨甲溝炎,進而產生指甲變型。

預防反覆發作

  • 準時就醫

汗皰疹的型態跟其他皮膚病類似,可能會誤會成富貴手、異位性皮膚炎、香港腳,一般人很難判斷。有傳染性的疾病,要盡快就醫以免延誤病情。若水泡或泛紅範圍大、產生傷口,也一定要盡速就醫。可用「汗皰疹區域與嚴重度指數 dyshidrotic 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DASI) 」,它是考量水泡、紅疹、脫屑、發癢程度,以分數作為改善程度的標準。一般臨床上會簡單區分為輕中度、重度。影響到生活的丘疹、水泡,無法耐受的搔癢或疼痛,即為重度。

  • 避免刺激皮膚、適度保濕

皮膚是抵禦外部疾病的重點,重點是避免刺激、維持防禦。避免用過熱的水,使用溫和的清潔產品,不過度清潔。可以再使用溫和產品進行保濕,也不可以抓破水泡,避免增加感染風險。

  • 避免接觸過敏原

過去研究有過案例,將含有金屬的貼片貼在身上,仍然會引起手部的汗皰疹。避免接觸香精、有機溶劑、酸性食物等刺激性物質,或用手套預防。有篇研究針對鎳過敏的病人,進行低鎳飲食一個月, 六成病人的汗皰疹情形減緩,其中的四成表示有持續一到兩年的改善。有篇研究低鎳飲食與皮膚,建議避免高鎳食物,如可可亞、巧克力、黃豆、麥片、堅果等;也避免含鎳的營養補充品、及可能有鎳溶出的罐頭食物;動物組織通常比植物組織的含鎳量少,但只要避開高鎳食物就好。

  • 藥物治療

目前主要利用類固醇降低發炎反應,依嚴重程度衡量給藥途徑與劑量。輕中度汗皰疹可使用高效價的類固醇藥膏兩到四周。外用類固醇不是全身性吸收,不過長期使用會讓皮膚變薄、防禦力降低,所以不建議自行使用,須要經過醫師診斷。重度汗皰疹以口服類固醇為主,服用一周後可調整劑量與時間。如果治療兩到四周後未改善,可以改用光化學治療,並且檢查常接觸的其他過敏原或共病。免疫抑制劑如 calcineurin inhibitors 的外用藥膏,效果大致等於中度效價類固醇藥膏,需要止癢也可開立抗組織胺的處方。

  • 休養生息平靜心靈

我們常不知道具體引發的物質,就可能是壓力造成的。減少壓力、定期舒壓,作息規律避免熬夜,都可能改善症狀,降低復發風險。

希望這篇能幫助大家認識汗皰疹。這個皮膚問題很常見,但又很難深入理解,相關的研究、知識也很多。至今醫學專家還在持續研究汗皰疹,如果身邊有很人的觀念有偏差,或是用偏方治療汗皰疹,別忘了給他看這篇文章一起了解喔。

更多健康知識都可以直接上,明日科學網站: www.tomorrowsci.com

參考資料

  1. Adams, D. R., Marks, J. G. Jr. Acute palmoplantar eczema (dyshidrotic eczema). UpToDate. Waltham, MA: UpToDate Inc.  (Accessed on July 18 , 2020.)
  2. Storrs FJ. Acute and recurrent vesicular hand dermatitis not pompholyx or dyshidrosis. Arch Dermatol. 2007;143(12):1578-1580. doi:10.1001/archderm.143.12.1578   
  3. Suvirya S, Thakur A, Pandey SS, Tripathi SK, Dwivedi DK. Altered Levels of Serum Zinc and Cadmium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Vesiculobullous Hand and Feet Dermatitis. Dermatol Res Pract. 2016;2016:3284937. doi:10.1155/2016/3284937
  4. Jain VK, Aggarwal K, Passi S, Gupta S. Role of contact allergens in pompholyx. J Dermatol. 2004;31(3):188-193. doi:10.1111/j.1346-8138.2004.tb00655.x   
  5. Guillet MH, Wierzbicka E, Guillet S, Dagregorio G, Guillet G. A 3-year causative study of pompholyx in 120 patients. Arch Dermatol. 2007;143(12):1504-1508. doi:10.1001/archderm.143.12.1504
  6. Wollina U. Pompholyx: a review of clinical feature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Am J Clin Dermatol. 2010;11(5):305-314. doi:10.2165/11533250-000000000-00000   
  7. Veien NK. Acute and recurrent vesicular hand dermatitis. Dermatol Clin. 2009;27(3):337-vii. doi:10.1016/j.det.2009.05.013
  8. Nishizawa A. Dyshidrotic Eczema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Metal Allergy. Curr Probl Dermatol. 2016;51:80-85. doi:10.1159/000446785
  9. Veien NK, Hattel T, Laurberg G. Low nickel diet: an open, prospective trial. J Am Acad Dermatol. 1993;29(6):1002-1007. doi:10.1016/0190-9622(93)70281-w
  10. Sharma AD. Low nickel diet in dermatology. Indian J Dermatol. 2013;58(3):240. doi:10.4103/0019-5154.11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