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暖化

森林碳儲存並非單純隨時間累積

由密西根大學生物站的研究人員進行的研究顛覆了普遍認為隨著森林年齡增長,碳儲存量會增加的觀點。相反,研究發現森林結構、樹木和真菌群落的組成,以及土壤過程在碳固定中扮演了更為重要的角色。

這項研究發表於《生態應用》期刊,涉及來自全國超過100位科學家的合作,這些科學家長期在自1909年以來運營的生物站進行研究。研究人員分析了該地1萬英畝土地上的各類森林樣本,包括來自19世紀的參考森林、20世紀初期進行過伐木的森林,以及後來經歷了伐木或火災的森林。

樹冠結構、微生物群落和土壤氮源亦是重點

圖顯示了不同森林生態系統隨時間的變化過程,根據不同的實驗設計來探討森林的發展。三個欄位(A、B、C)分別代表三個實驗設計,這些設計涵蓋了200年的森林演替過程。欄位A顯示了經過燒災區域的森林發展,並探討了最初100年內的變化;欄位B展示了背景自然演替與實驗加速演替的比較,特別是在90至100歲的森林樣本中;欄位C則強調了三個成熟的參考森林,這些森林的年齡從130年到200年不等。這些不同階段展示了樹種、土壤特徵、微生物活動等在森林演替過程中的變化。(圖/《生態應用》)

研究團隊發現,影響碳循環的並不僅僅是時間的流逝,而是森林結構、微生物群落的組成、土壤氮源等生態因素的相互作用。密西根技術大學的主要研究員盧克·內夫(Luke Nave)表示:「時間更像是一個場地,而控制碳儲存的規則則是像樹冠結構、微生物群落和土壤氮源等因素。」

這項研究基於長期積累的數據,並使用了來自美國「美國氮循環塔」等儀器的數據來測量二氧化碳、水和能量在地表和大氣之間的交換。這些數據解釋了土壤呼吸、真菌群落和根系生長等因素如何影響森林中的碳儲存。

研究強調,森林管理應該關注生態過程,而非僅僅依賴森林的年齡。森林健康、氣候變化和破壞模式都應該考慮在內,以有效管理森林中的碳儲存。研究人員警告,氣候變化可能會帶來新的挑戰,森林管理必須適應這些變化,以確保長期可持續性。

相關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生態應用》期刊。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University of Michigan (CC BY 4.0)

圖片來源:Ecological Applications (CC BY 4.0)

參考論文:
Carbon cycling across ecosystem succession in a north temperate forest: Controls and management implicationsEcological Applications

延伸閱讀:
1、科技升級!「雙重平衡採樣」讓估算土壤碳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