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線竟助長癌擴散?「反轉效應」揭開新治療突破口
來自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的最新研究發現,高劑量放射線治療除了可能誘發眾所熟知的「旁觀者效應(abscopal effect)」——也就是未照射腫瘤縮小——竟也可能引發相反情形,使遠端未照射的轉移腫瘤變大。研究團隊將此現象命名為「反旁觀者效應(badscopal effect)或譯"壞斯科帕爾效應"」,指出這種現象與腫瘤細胞分泌大量一種名為 「amphiregulin」 的蛋白質有關。
這項刊登於《Nature》的研究指出,當高劑量放療刺激原發腫瘤後,會促使該腫瘤分泌 amphiregulin,此蛋白質會活化 EGFR 訊號通路,不僅促進腫瘤生長,還削弱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辨識與清除能力。更令人震驚的是,即使只照射原發部位,遠端轉移腫瘤也會因這種訊息傳遞出現異常增長。
共同提升CD47,讓巨噬細胞難吞噬癌細胞
研究團隊分析臨床試驗與動物實驗數據後發現,阻斷 amphiregulin(例如透過抗體或 CRISPR 基因編輯)能有效抑制未照射腫瘤的增長,與放療合併施用更能顯著減少腫瘤體積與轉移數目。此外,他們還發現 amphiregulin 的升高會促使免疫抑制型骨髓細胞(MDSC)上升,進一步壓制免疫反應。更糟的是,amphiregulin 還會與放療共同提升腫瘤表面的「勿吞噬我」訊號 CD47,讓巨噬細胞難以吞噬癌細胞。
令人鼓舞的是,實驗中同時阻斷 amphiregulin 與 CD47 並搭配放療,成功在小鼠模型中大幅控制轉移腫瘤,顯示未來可望開發出客製化放療策略,針對這些由放療誘發的負面因子進行反制。研究團隊目前正規劃新一波臨床試驗,以驗證這種療法能否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預後。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延伸閱讀:
1、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首圖來源:Nature (CC BY 4.0)
圖片來源:NATURE(CC BY 4.0)
參考論文:
1、Radiation-induced amphiregulin drives tumour metastasisNATURE
延伸閱讀:
1、PARP抑制劑新突破:延長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存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