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 2015 年,全台灣等候器官移植人數達 8,524 人。然而,每百萬名市民僅有 7.2 人選擇捐贈器官,導致器官捐贈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等候移植的病人都十分渴望有朝一日能夠接受器官移植手術。但平均每年都會有 22 人因未能等候適合的捐贈器官,而失去寶貴的生命。

器官移植,刻不容缓

面對器官移植的迫切需求,3D 列印可能成為未來最重要的解決方案。在不久的將來,醫生將只需要抽取病人體內的幹細胞,便能透過 3D 列印機列印出整個器官。

生物列印機將把這些細胞逐個堆積成完整的器官,隨後放置到恆溫箱保存和發育,直至器官完全成熟。這樣,病人接受手術時便不需要擔心排斥反應亦不用擔心沒有捐贈器官的問題。

今年,研究人員已成功製造出第一部 3D 生物列印機,並成功打印出肝臟及心臟組織、皮膚、軟骨以及骨骼

3D Print Exchange 提供器官的數碼模型(圖:3D Print Exchange)

打印器官並非想像中容易

儘管生物組織列印技術看似潛力無窮,但要面對的技術問題絕對不少。

要列印出一個功能完整的器官十分困難,而要列印出實心的器官,如腎臟、心臟或肺部,研究過程便更為艱辛。科學家必需投放大量時間及資金,進行長期的臨床測試,並獲取監管組織的認可。

目前,器官列印技術最大的問題之一,便是缺乏器官的「數碼模型」,難以確保 3D 列印出來的器官準確且適合於臨床應用。

為解決缺乏「器官模型」的問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最近提供了一個開放式平台 3D Print Exchange ,讓科學家能夠瀏覽,下載並分享這些 3D 檔案、模型教學以及其他教學材料。研究院希望這個平台能夠帶動這方面的研究,並促進科學家之間的合作。

總括而言,3D 打印絕對利多於弊。現時 3D 打印技術已獲得首階段的成果,組織打印所需的成本已大幅減少。未來希望能達到人人都能負擔起打印器官的所需的費用,解決目前器官短缺的問題。

You May Also Like

習人工智慧及擴增實境於一身的明日直升機,Bell FCX-001

最近在美國德州舉行的直升機博覽會上,貝爾直升機公司(Bell Helicopter) 展示了公司新一…

科學家發現:椰子油與奶油或豬油一樣不健康

椰子油通常被當作健康食品出售,有人聲稱椰子油的脂肪比其他飽和脂肪更健康。但是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HA…

亞馬遜計畫將無人收銀技術授權給零售業者

亞馬遜(Amazon)最近宣布要將無人收銀商店技術「Just Walk Out」授權給其他零售商,目…

科學家開發出可以解讀人們想法的新技術

根據 The Scientist 雜誌報導,科學家們現在可以「解讀」人們的思想,而且甚至不用接觸到人…

小規模臨床試驗發現,腸病毒或能治癒膀胱癌

非肌肉侵犯型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在英國是第…

科學家利用幹細胞培育出「人豬嵌合體」胚胎

「喀邁拉」(chimera)是希臘神話中一隻會噴火的怪獸,其頭部、軀幹和尾部分別具有獅子、羊和蛇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