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機不離手」,智能手機無疑已成為我們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但這科技高超的裝置卻往往被機內的電池限制,令用家必需想盡辦法才可充分使用它的功能。

不過一名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畢業生卻聲稱已找出解決方法,成功研發一種新形鋰金屬電池(Lithium Metal Battery),效能是目前鋰離子電池(Lithium-ion Battery)的兩倍,換而言之可將我們的電腦或手機的電池容量加倍。

改革鋰電池

胡啟朝於麻省理工學院完成了他關於鋰電池的博士論文後,創辦了 SolidEnergy Systems 致力將可充電式鋰金屬電池商業化,製造同樣安全持久、但卻擁有雙倍效能的電池。這種電池摒棄一般電池陽極使用的材料石墨,而轉用超薄且高效能的鋰金屬箔,它盛載更多離子,因此電池容量更高。這種鋰金屬箔,使以往壽命短、不穩定的鋰金屬電池,能夠像目前的鋰離子電池一樣反覆充電、同樣安全。

2015 年十月,SolidEnergy 演示了歷史上首個擁有雙倍效能、可充電的鋰金屬智能手機電池,成功吸引超過 1200 萬美元的投資。這塊電池雖然只有 iPhone 6 鋰離子電池的一半大小,卻能夠提供 2.0 安培小時的電量,能節省空間之餘,效能亦超出只有 1.8 安培小時的鋰離子電池。

MIT-Solid-Energy-Systems_0
SolidEnergy 研發的鋰金屬電池,是過往眾多鋰電池之中效能最高之餘,安全度也是最高 (圖:MIT)

SolidEnergy 計劃於 2017 年將電池投入智能手機和穿戴設備產業,2018 年進軍電動車工業。但是這電池的首個工業應用將於今年 11 月使用在無人機上,胡啓朝解釋:「有些客戶利用無人機和氣球在發展中國家提供免費網路,或是賑災,這是令人興奮的應用方向。」

「另外,將這些新型電池投入在電動車,亦能為社會帶來巨大的影響。目前的電動車工業標準是能在一次充電後行駛至少 200 英里。我們則可以製造一塊同等大小、重量,卻能一次充電行駛 400 英里的電池。」

他的設計,在麻省理工十萬美金加速創業大賽中獲得第一名,並代表麻省理工參加由白宮舉行的全國新能源大賽,獲得了全國第二名。

雙倍效能鋰電池
新型鋰金屬電池發明家胡啟朝 (圖:MIT)

塞翁失馬

2012 年胡啓朝經過比賽的成功,準備建立公司時,A123 System,另一間由麻省理工畢業生創立的新型鋰電池公司宣布破產,令胡意識到當時電池產業差劣的前景,他說:「我當時甚至覺得我的公司可能永遠也不會有成立的一天。」

但這也許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通過胡在麻省理工的關係,他與 A123 公司達成協議,開始借用 A123 當時已停工的工廠建造原型,享用他們乾燥潔淨的環境和已有的生產機器。

胡解釋,新型電池公司往往以新材料為中心開發新的製造流程,但由於材料或流程太過創新、不切實際,難以投入量產,胡啓朝說:「但由於我們被逼使用 A123 現有生產線的材料,我們必須從現實的角度出發,製作在現實世界可行的電池。這令我們了解製造過程中可用的材料,然後回過頭來設計新材料。」

在使用 A123 的工廠三年後,SolidEnergy 與包括蘋果、三星在內的幾間手機公司簽訂了合作和共同開發協議,更終於在本月初將總部移至位於沃本的先進工廠,面積比之前大 10 倍,期望在 11 月的發布會後能夠迅速增加產量。

 

參考資料

  1. Matheson, Rob, Doubling battery power of consumer electronic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s, 2016
You May Also Like

臉書員工對臉書並未針對川普推文採取行動感到憤怒,甚至揚言辭職以示抗議

臉書執行長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決定不針對川普具爭議性的發文進行任何處理。這…

美科學家推出雷達反射裝置讓行人預防突如其來的車輛碰撞

自動駕駛汽車撞死行人 無人駕駛汽車的願景可以說是在2018年3月那天破滅的,當時Uber運營的一輛實…

特殊塑膠作為導電體,未來的磁磚可以當作電池來使用

用特殊塑膠作為導電體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將普通磁磚變成電池的方法,他們通過在…

台灣鴻海投資的Vizio智慧電視品牌在美上市,台版「Roku」OVO獲美國AI多用戶系統專利

近期台系影視平台在美國市場獲得許多進展。首先是台灣出生的美國移民王蔚所創辦、並由鴻海集團、瑞軒投資的電視品牌Vizio 成功以32.1億美金上市;而推出電視盒與智慧投影機的台灣視聽科技品牌OVO,也成功在美國獲得AI多用戶系統專利,朝國際化邁進一大步。

韓國軍方研發出可以躲過任何攝像機的隱形衣

隱形斗篷已被研發出來 韓國的一個研究小組正在研發一種人造皮膚可以讓士兵們形成保護色以至於完全融入周圍…

花費高達9億美元資金研發的「情緒識別」演算法被研究員宣告將以失敗收場?

「情緒識別」演算法 面部表情研究先驅保羅·艾科曼於1971年發表的《Constants acr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