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最大熱帶湖泊變綠,科學家警告恐威脅生態與居民健康
位於非洲的維多利亞湖是全球最大熱帶湖泊,跨越三個國家,為超過4,700萬人提供水源與食物。然而近年該湖卻日益呈現不自然的綠色,原因在於湖中大量出現有害藻華(harmful algal blooms, HABs),尤其以藍綠菌(cyanobacteria)為主。
藻華爆發源於人類長期活動造成的「優養化」(eutrophication),即湖水中的營養物質過多,引發藻類迅速大量繁殖。過去一個世紀來,農業逕流、工業廢水及污水排放,甚至燃燒生質燃料、工業排放的空氣污染物沉降,都讓大量營養物質注入湖中。此外,氣候變遷帶來的氣溫上升及降雨強度增加,更加劇了藍綠菌的生長。
氣候變遷及降雨強度增加 加劇藍綠菌生長
藍綠菌中有部分能產生名為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的毒素,對人類與動物肝臟有害,甚至可能致命。近期由密西根大學及鮑林格林州立大學團隊的研究發現,維多利亞湖部分區域微囊藻毒素濃度已超過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安全標準。
此外,大量藻類生長也會耗盡水中氧氣,使魚類和其他生物難以生存。湖泊某些較深處甚至出現缺氧的「死亡區域」,完全無法維持生命,已嚴重影響湖泊的食物網與漁業。
研究人員建議,除了長期降低氣候變遷影響,地方政府可透過改善水處理設施、推動永續農業及森林保護,防止過量營養物進入湖中。同時,科學家正密切追蹤有害藻類種類與分佈,期望能提供預警,減少居民健康風險,保障維多利亞湖的未來。
相關研究刊登在《生態系》。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首圖來源: MODIS Land Rapid Response Team, NASA GSFC (Public Domain)
圖片來源:Ecosystems (CC BY 4.0)
參考論文:
Anthropogenic Eutrophication Drives Major Food Web Changes in Mwanza Gulf, Lake VictoriaEcosystems
延伸閱讀:
1、湖泊大災難:全球變暖讓湖泊面臨前所未有的高溫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