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百態,  永續環境

蝴蝶樂園變陷阱?氣候變遷恐讓山區棲地變「死亡高地」

你可能知道「蝴蝶效應」形容微小變化引發巨大影響,但現在,氣候變遷正反向對蝴蝶本身產生毀滅性衝擊。耶魯大學與德國馬爾堡大學合作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全球三分之二的蝴蝶物種棲息在熱帶與亞熱帶山區,而這些原本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高海拔地區,正因全球暖化面臨急遽變化,恐將成為蝴蝶的「生態陷阱」。

這項研究刊登於《自然生態與演化》(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分析了全球超過 12,000 種蝴蝶的演化系譜與地理分布,首次提供昆蟲類別的全球尺度保育風險評估。研究發現,山區蝴蝶熱點是低地的 3.5 倍,但這些區域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大。預測顯示,到 2070 年,熱帶蝴蝶所需的適宜氣溫空間將減少高達 64%,大量物種將無處可逃。

「蝴蝶的多樣性與美麗激勵了無數人,但牠們與植物共生的特性也讓牠們極度依賴棲地穩定性,」耶魯大學生物多樣性中心主任 Jetz 教授指出。「如果我們不立即行動,許多高山蝴蝶將因氣候變遷而走向滅絕。」

2070年熱帶蝴蝶適宜空間減少64%

這張圖顯示了蝴蝶、陸生脊椎動物、螞蟻與植物在全球的多樣性分布關聯(左下角)以及牠們熱點區域的重疊情況(右上角)。研究以斯皮爾曼等級相關係數(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分析不同類群的多樣性關係,並計算哪些地區同時是兩個類群的「熱點」——也就是物種特別集中的前 5% 區域。植物因資料限制未納入熱點重疊分析。圖中也標示出各類群的分析範圍(網格數),例如蝴蝶與陸生脊椎動物的重疊分析涵蓋 12,515 個網格中的 623 個區域。(圖/《自然生態與演化》)

研究也強調,當前全球保育策略多聚焦於脊椎動物與植物,對昆蟲的資料蒐集與評估嚴重不足。此項研究突破性地顯示,蝴蝶的多樣性與現行保育區的重疊程度相對較低,顯示保育策略需重新調整,納入昆蟲這個被忽視的關鍵族群。

研究團隊呼籲,除了大規模減碳,當務之急是識別並保護蝴蝶重要棲地與遷徙廊道。透過全球資料庫如「生命地圖」(Map of Life)的支援,未來將能更精準掌握蝴蝶分布,協助政府與保育組織制定有效對策。

蝴蝶不只是自然界的美麗象徵,更是生態系的敏感指標。保護蝴蝶,等於保護整個高山生態系的未來。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Stefan Pinkert (Public Domain)

圖片來源: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CC BY 4.0

參考論文:
Global hotspots of butterfly diversity are threatened in a warming world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延伸閱讀:
1、【獸誌揭秘】西班牙蝴蝶如何冷靜面對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