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蟻剋星現身:新藥劑斷「變身」循環,殺蟲率達 95% 無害人類
白蟻煩惱有解!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R)昆蟲學家近日發表研究,發現一種名為「bistrifluron」的化學物質,可有效殺死約 95% 的乾材白蟻(western drywood termites),且對哺乳類無害,將有望成為更環保且更具針對性的白蟻防治工具。
乾材白蟻不像其他白蟻住在地底,而是藏在木頭裡,且脫殼(蛻皮)約 7 次才能完成成長。這項研究證實,bistrifluron 會阻止白蟻合成幫助脫殼的外骨骼成分幾丁質(chitin),讓白蟻無法成功變身,最終死亡。
「當白蟻必須蛻皮時,這種化學物質會讓牠們失敗,因為新骨骼合成不出來,結果就像是脫了盔甲卻沒新裝備,直接送命,」研究共同作者、UCR 昆蟲學教授崔東煥(Dong-Hwan Choe)解釋。
「餵食同伴」擴散藥效 點對點更適合家庭
這種方法雖比熏蒸慢,約需兩個月才讓整個白蟻群體崩潰,但優點是毒性低,並能透過白蟻「餵食同伴」的習性擴散藥效。崔東煥指出,這種「點對點」方式更適合家庭局部處理,且可能提供更持久的保護,減少未來再度入侵。
更棒的是,團隊還發現能用天然松樹氣味化合物「松烯」(pinene)當誘餌,讓白蟻自動尋找塗有藥劑的木頭,大幅提升殺蟲效率。
目前 bistrifluron 仍在研發階段,研究團隊正尋找更實用的溶劑以利實際應用。未來若能商品化,對抗日益擴散的白蟻危機將是一大助力。相關發現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經濟昆蟲學》。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首圖來源:Dong-Hwan Choe / UCR (CC BY 4.0)
圖片來源:Dong-Hwan Choe/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R) (CC BY 4.0)
參考論文:
1、Toxicity and horizontal transfer of chitin synthesis inhibitors in the western drywood termite (Blattodea: Kalotermitidae)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
延伸閱讀:
1、蠅幼蟲如何偽裝成白蟻並成功潛伏蟻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