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丑海葵魚因應熱浪壓力會縮小體型,助其存活率大增
小丑海葵魚(Amphiprion percula),因動畫電影《海底總動員》而廣為人知,近日有研究發現牠們在海洋熱浪期間會主動縮短體長,以減少社會衝突並提高生存機會。該研究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期刊,首次揭示珊瑚礁魚類會根據環境與社會壓力調節體長。
研究由紐卡斯爾大學博士生 Melissa Versteeg 領導,團隊在巴布亞紐幾內亞金貝灣 Mahonia Na Dari 保育研究中心進行長達五個月的田野調查。研究期間,研究者每月測量134尾小丑魚的體長,並每4至6天監測水溫,針對逐漸加劇的海洋熱浪進行觀察。
結果顯示,受到熱浪影響的小丑魚普遍出現縮短體長的現象,100尾魚中有近75%體長減少。縮短體型後,個體在熱浪中的存活機率提升高達78%。此外,小丑魚群體中,當配偶同步縮小體型時,存活率更高,顯示社會協調在適應環境壓力中扮演關鍵角色。
小丑海葵魚的社會結構包含一對繁殖配偶(優勢雌魚與次優雄魚)及數隻非繁殖亞群體,魚隻體型成長受環境資源及社會層級限制。優勢魚體型會匹配海葵大小,而亞群魚則透過維持特定體型比例避免與優勢魚衝突及被驅逐。此次研究表明,熱浪不僅影響環境,也驅動魚隻透過縮短體長來調節群內社會關係。
體型差異愈小,縮小行為上的差異愈明顯
研究團隊指出,目前尚不清楚小丑魚如何實現體長縮短,但類似現象已在部分其他動物觀察到,例如海鬣蜥會透過吸收骨質物質以減小體型以適應環境壓力。研究發現挑戰傳統認知,魚類在環境壓力下不只是變瘦,而是實際縮短身體長度。
此外,此研究或可為全球海洋魚類體型普遍縮小現象提供新解釋。紐卡斯爾大學的 Theresa Rueger 博士表示,如果體型縮短在多種魚類中普遍存在,則可能是魚類體型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未來需進一步跨物種研究驗證此假說。
這項研究不僅揭示小丑海葵魚的驚人適應能力,也凸顯氣候變遷帶來的海洋熱浪對珊瑚礁生態系統的深遠影響,提醒人們重視生態保育與氣候行動的重要性。該研究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期刊。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延伸閱讀:
1、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首圖來源:Beatriz (CC BY 4.0)
圖片來源:Science Advances(CC BY 4.0)
參考論文:
1、Individual clown anemonefish shrink to survive heat stress and social conflictScience Adva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