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百態,  世界綜合

新化石證明魷魚1億年前即主導海洋

魷魚作為現代海洋中最具多樣性且廣布的頭足類動物,扮演著掠食者與獵物雙重重要角色。然而,魷魚的演化起源一直因軟體動物化石稀少而難以釐清。傳統上,科學家認為魷魚在6600萬年前白堊紀末大滅絕後才快速分化,因早期化石紀錄多侷限於4,500萬年前、僅有石灰質耳石等微小遺跡。近年分子分析雖對現生魷魚分化時間提出推論,卻因缺乏早期化石驗證而存疑。

北海道大學的生物古生物學家池上真等人,在最新《Science》期刊發表研究,利用高解析度研磨斷層掃描及影像處理,採「數位化化石挖掘」法,將整塊日本白堊紀碳酸鹽岩以連續斷面掃描,成功發現263枚來自40種魷魚的化石喙,涵蓋23屬、5個科。這項發現不僅大幅提早了兩大魷魚類群(遠洋型Oegopsida與近岸型Myopsida)的已知起源時點,分別向前延伸約1,500萬年及5,500萬年,更顯示魷魚在約1億年前、白堊紀早晚期交界時期已起源並迅速多樣化。

在現代魚類與海洋哺乳動物大爆發前,已是古海洋中的「智慧泳者」

圖片以不同時期(白堊紀中晚期至末期,約1.1億至7,000萬年前)的圓餅圖,呈現各類軟體動物與魚類遺骸(以下顎喙、脊椎骨等為主)在古海洋中的相對豐度。從Albian時期開始,原本以殼類菊石(Ammonite)為主,隨時間推進,魷魚(Squid,下顎化石以藍色表示)的數量急速增加,於Cenomanian時期(約1億年前)開始佔據優勢,持續主導至Maastrichtian時期。相比之下,菊石與鸚鵡螺等有殼頭足類逐漸式微。圖下方橫條也顯示各時期發現的魷魚下顎與魚類脊椎數量對比,印證魷魚在古海洋中的數量與生態主導地位。圖/《Science》

研究團隊發現,遠洋魷魚早期擁有獨特解剖特徵,隨著演化逐漸消失,顯示形態變化極快;近岸魷魚則在1億年前已高度類似現生型態。更令人驚訝的是,白堊紀晚期的魷魚數量與體型均大幅超越同期的菊石及硬骨魚,顯示魷魚早在現代魚類與海洋哺乳動物大爆發之前,已是古海洋中最卓越的「智慧游泳者」,並率先建立現代型生態網絡。

研究者指出:「古代魷魚在數量與體型上都是主宰海洋的生物,甚至比同時期的魚類與菊石還大。」這項突破性研究,改變了過去對海洋生態演化的理解,證明魷魚是最早主導現代海洋的智慧型快速游泳者,也為軟體動物的演化歷史開啟全新視角。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Comingio Merculiano (CC BY 4.0

圖片來源:Science  (CC BY 4.0

參考論文:
1、Origin and radiation of squids revealed by digital fossil-miningScience

延伸閱讀:
1、深海首見!活體柯羅索魷魚現身南極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