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百態,  世界綜合

動物塑造地貌影響驚人,全球首度「量化」研究規模

動物不僅是地球的居民,更是塑造地表的重要力量。 一項由英國倫敦瑪麗王后大學(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領導的全球性研究,首次量化了動物在塑造地球地貌上的影響,結果顯示 600 多種動物 透過築巢、挖掘、堆積泥沙等活動,對淡水與陸地生態系統產生巨大影響,其貢獻的能量甚至可與數十萬場極端洪水相提並論。

該研究發表於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由 Gemma Harvey 教授 及其團隊主導,分析了超過 495 種野生動物與 5 種家畜,估算其 全球總生物量(biomass)與地貌塑造的能量貢獻。結果顯示,野生動物每年對地表變遷產生約 76,000 吉焦耳(GJ)的能量,這相當於數十萬次大洪水的力量。令人驚訝的是,家畜(如牛、羊等)的影響力甚至比野生動物高出 三個數量級,對地貌變遷的影響遠超過過去的認知。

動物如何塑造地貌?

這項研究發現,來自不同生態系統的動物以各種方式影響地球表面,例如:

  • 白蟻 在巴西建造數千平方公里的土丘,甚至在太空中可見。
  • 海狸 透過築壩創造濕地,改變水流方向與沉積模式。
  • 鮭魚 在產卵時翻動河床泥沙,影響沉積物運輸,規模可與年度洪水相比。
  • 螞蟻 透過挖掘與築巢,改變土壤的結構與排水系統。

研究指出,由於學界對 熱帶與亞熱帶地區的動物研究相對不足,這些地區的物種可能被嚴重低估,意味著動物對地貌的影響可能遠比當前估計的更大。

生物多樣性減少恐改變地球地貌

這張地圖顯示全球關於動物影響地貌的研究分布,標示不同地區的關鍵「自然工程師」,如海狸、鮭魚、白蟻與河馬。點的顏色區分淡水(藍色)與陸地(棕色)物種,黑色區域表示研究較集中,而部分地區研究較少,反映出地理與物種的研究偏差。

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地貌塑造者中,有 30% 的物種是稀有、特有或受威脅物種,這表示關鍵的地質變遷過程可能在學界真正理解其影響之前就已經消失。研究團隊強調,若這些動物滅絕,與其相關的地貌動態可能無法被其他物種取代,進而改變整個生態系統與地貌演變模式。

未來應用與環境保護

這項研究為 生態復育與保育策略 提供了新視角。例如,透過 海狸重引入計畫 來恢復濕地,進而改善水資源管理、減少洪水風險與促進生態系統穩定。未來的保育行動應不僅關注動物個體存續,更應將其地貌塑造功能納入考量,以確保生態系統的長期穩定與恢復能力。

這項研究顯示,動物的地貌影響力比人們過去認為的更為深遠,重新評估並保護這些「地球建築師」將是未來環境治理的重要課題。研究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刊》。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DALL.E

圖片來源:PNAS  (CC BY 4.0)

參考論文:
Global diversity and energy of animals shaping the Earth’s surfacePNAS

延伸閱讀:
1、樹林中的重量級建築師:大型草食動物如何塑造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