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綜合,  動物百態

歐洲白堊紀發現巨型泰坦巨龍,挑戰「島嶼侏儒化」假說

科學家在羅馬尼亞哈策格盆地(Hațeg Basin)發現了一種約 7000 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的蜥腳類恐龍,命名為 Uriash kadici(中文暫譯:卡氏尤里阿斯巨龍),屬於泰坦巨龍類(Titanosauria)中的堅尾龍類(Lithostrotia)。該恐龍體長約 12 公尺,體重 5 至 8 公噸,是當地已知最大的泰坦巨龍,與當時該地區普遍較小型的蜥腳類恐龍形成鮮明對比。

泰坦巨龍:陸地上最大的動物

泰坦巨龍類是蜥腳類恐龍的最後一支演化分支,也是地球上曾經出現過最大的陸生動物,其中某些物種可達 60 公尺長、體重超過 60 公噸。雖然泰坦巨龍分布廣泛,遍及白堊紀晚期的所有大陸,但歐洲的化石記錄相對較少,因此卡氏尤里阿斯巨龍的發現對於研究該區域的恐龍多樣性與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挑戰「島嶼侏儒化」假說

這張圖顯示了根據本研究所描述的所有特蘭西瓦尼亞泰坦巨龍類(Titanosaur)化石,綜合重建的骨骼分布情況(比例未按實際比例)。圖中以 紅色 標示已發現的骨骼部位,白色 則代表尚未找到的部分。此骨骼示意圖基於 Scott Hartman 的原始繪製,並經授權使用。

哈策格島(Hațeg Island)在白堊紀晚期是一座被特提斯洋(Tethys Ocean)包圍的亞熱帶島嶼。長期以來,科學家認為該島恐龍普遍受到資源限制,導致體型縮小,這一現象被稱為「島嶼侏儒化」(Island Dwarfism)。例如,當地的 Magyarosaurus dacus 就是一種體型縮小的蜥腳類恐龍。然而,卡氏尤里阿斯巨龍體型龐大,顯示至少有些泰坦巨龍未受到侏儒化影響,可能意味著不同物種間的生態位區隔,或是侏儒化發生在更早的地質時期。

與南半球恐龍的聯繫

親緣關係分析顯示,卡氏尤里阿斯巨龍可能與南半球岡瓦納大陸(Gondwana)的泰坦巨龍類有密切關聯。其他來自哈策格的泰坦巨龍類,如 MagyarosaurusPaludititan,也顯示出與南美洲、非洲的遠古物種有演化聯繫,支持了白堊紀晚期大型恐龍從岡瓦納大陸遷徙至歐洲的假說。這項發現提供了泰坦巨龍演化歷程的新線索,並進一步揭示白堊紀時期歐洲與南半球之間的生物交流。

該研究已發表於《系統古生物學期刊》(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ABelov  (CC BY 4.0

圖片來源: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CC BY 4.0)

參考論文:
Revision of Romanian sauropod dinosaurs reveals high titanosaur diversity and body-size disparity on the latest Cretaceous Haţeg Island, with implications for titanosaurian biogeography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延伸閱讀:
1、發現迷你版泰坦巨龍:體型只有牛那麼大的新種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