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百態,  行為解碼

倭黑猩猩也會「說話」?科學家發現:靈長類溝通比你想得更複雜!

人類獨特的語言能力,讓我們可以把簡單的字詞拼湊成複雜的句子,表達微妙又精確的意思,這種能力在語言學上稱為「語意組合性」(compositionality)。最近,科學家在非洲熱帶雨林裡驚奇地發現,我們最親密的靈長類親戚之一——倭黑猩猩(Pan paniscus)——竟然也具備了類似的複雜溝通能力!

蘇黎世大學與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深入剛果民主共和國科科洛波里保護區(Kokolopori Community Reserve),對野生倭黑猩猩展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聲音調查。他們像動物世界的偵探一般,偷偷錄下了超過700段倭黑猩猩之間的交流,從簡單的吼聲到較複雜的叫聲組合都有。為了更精準破解倭黑猩猩溝通的奧妙,研究人員還仔細記錄了每次溝通時的場景與情緒變化,就連牠們吵架、示好或吃東西時的對話情境都鉅細靡遺地記下來了。

這項研究的核心概念在於「非平凡語意組合性」(nontrivial compositionality),簡單來說,就是幾個叫聲組合後,所傳達的意思不只是單純的「1+1=2」,而是產生了更複雜、微妙的意涵,甚至像人類語言一樣,某些字詞會修飾或改變其他字詞的含義。

700萬至1,300萬年前已擁有類似複雜溝通模式

圖中顯示不同叫聲之間的「意義差異」,黑色代表兩種叫聲的意義高度重疊,彼此幾乎沒有差別(歐式距離小於或等於零)。顏色越淺(從黃色到橘色)代表叫聲之間的意義差距越大,說明倭黑猩猩不同叫聲之間能傳達的訊息有明顯的差異。(圖/《Science》)

結果發現,倭黑猩猩竟能使用至少四種不同的叫聲組合,其中有三種組合方式明顯呈現了這種更高階的「非平凡組合性」。也就是說,倭黑猩猩不只是用「蘋果+好吃」這樣的單純加法式叫聲,牠們還能透過更巧妙的組合,精確地描述各種微妙的狀態與情境,就像我們用語調或語序表達更細緻的情感和意思。

這個發現讓科學家大感意外,也改變了我們對人類語言演化歷程的想像。研究帶領者之一的哈佛大學教授蘇貝克(Martin Surbeck)解釋:「我們的研究顯示,人類和倭黑猩猩的共同祖先,大約在700萬至1,300萬年前,可能已經擁有類似的複雜溝通模式。」這代表著語言能力或許早在我們認為的更久以前就已出現,不是人類獨有的專利。

蘇黎世大學的湯森教授(Simon Townsend)幽默地表示:「或許下次當你聽見動物園的倭黑猩猩在那邊吱吱叫,牠們可能正在討論誰的蘋果比較甜,或者昨晚誰睡覺時打呼了呢!」

這項最新研究已刊登在期刊《Science》。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Lukas Bierhoff, Kokolopori Bonobo Research Project  (CC BY 4.0

圖片來源:Science (CC BY 4.0

參考論文:
Extensive compositionality in the vocal system of bonobosScience

延伸閱讀:
1、哀悼 Kanzi:這隻「會說話」的倭黑猩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