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綜合,  動物百態

《科學》期刊:以「非本土」為由撲殺動物,可能是錯誤的保護策略

2月2日在發表於《科學》期刊的新研究得出結論,為了保護植物物種而根據動物非本土來撲殺牠們,可能是一種耗費數百萬美元,且導致數百萬健康野生動物被屠殺的有缺陷作法。

引進的大型草食動物或巨型動物群被認為會對生態系統產生獨特且有害的影響,包括損害敏感植物和棲息地,減少本地植物多樣性,以及促進引進植物的生長。然而,到目前為止,這些影響的研究都沒有與適當的對照組進行比較:「本土大型動物」。

由丹麥奧胡斯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的新分析比較了全球221項研究中列為本土和引進的大型哺乳動物物種的影響。他們發現,這兩組動物對本土植物的豐富度和多樣性的影響無法區分。

研究共同作者、牛津大學環境變化研究所的Jeppe Kristensen博士表示,「我們沒有找到支持本土大型草食動物對生態系統,特別是在這種情況下的植物群落,與非本土物種有不同影響的證據。因此,我們應該研究這些動物——不管是本土還是非本土——在生態系統中扮演的生態角色,而不是基於它們的歸屬來評判它們。」

然而,研究人員發現,無論是否為本土,巨型動物的特徵會影響它們對植物的影響。特別是,體型小、挑食的動物,如鹿,傾向於抑制植物多樣性,而較大的、不挑食的大量取食者,如水牛,則傾向於增加植物多樣性。這是因為巨型的大量取食者無法選擇性地取食他們最喜歡的植物,因此更有可能抑制優勢物種,為次優勢植物種留下空間。

大型動物較不容易挑食 抑制優勢物種

圖片展示了大型哺乳動物對本土植物多樣性的影響,尤其是區分了選擇性食物的動物和大量取食的動物。A圖中的散點圖顯示了根據食物選擇性和口部寬度加權的社群對本土植物多樣性的影響。從選擇性取食(如鹿)到大量取食(如水牛),不同的食性動物對植物多樣性的影響各不相同。B圖則比較了不同的大型動物群(如鹿、野豬、馬科動物和大型牛科動物)無論是本土還是引進種,對本土植物多樣性的影響。相關的照片C到F展示了研究中提到的一些動物種類,在它們自然棲息地中的實際影像。(圖/《科學》)

研究人員還發現,單個動物的體重有顯著影響,但景觀上動物的總體重則沒有。這證明了大型和非常大型動物與較小動物相比具有獨特的效應。

Kristensen博士補充道,「一頭大象可以推倒一棵中等大小的樹,但50頭紅鹿做不到。你不能將動物的總體重來理解動物對景觀的影響;你必須考慮每種動物物種的影響。」

作者們指出,這項研究專門評估了大型草食哺乳動物,本土性可能仍然是理解其他類型生態互動的重要方式。例如,更專門的引進物種,如引進的樹害蟲,可能對生態系統產生真正不同的影響,因為本土物種沒有與它們共同進化。

每年都有數百萬美元用於撲殺動物,因為我們認為它們不屬於某個地方。矛盾的是,這些動物在其原生地區許多都是瀕危的,因此如果我們在它們被認為是入侵的地方成功撲殺,它們就有消失的風險。

主要作者、奧胡斯大學的Jens-Christian Svenning教授補充說,「這種解釋表明,由於人類引起的近史滅絕和消失,空缺的功能位最好用具有與失去物種相似功能特徵的動物來填補,即使這些新物種是非本土或野生。」

在英國和歐洲其他地區,引進大型動物來替代執行關鍵生態系統功能的滅絕物種,正成為一種流行的保護實踐。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這項新研究支持這作為一種適應性保護方法,這種方法侧重於重建功能而不是歸屬概念。

首席作者、奧胡斯大學的Erick Lundgren博士說,「我們的發現表明,現在是時候開始使用相同的標準來理解本土和引進物種的影響了,並認真考慮基於文化觀念『歸屬』的撲殺和撲殺計劃的影響。相反,引進的動物應該像任何本土野生動物一樣,通過功能生態學的視角來研究。」

這項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科學》。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圖片來源:Science cc By4.0

參考論文:

1.Functional traits—not nativeness—shape the effects of large mammalian herbivores on plant communitiesScience

延伸閱讀:

1.野生動物如何順利融入都市生態? 溫度、植被覆蓋和體型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