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綜合

葡萄牙發現侏羅紀新哺乳類化石 揭罕見牙齒更替模式

在葡萄牙烏爾薩採石場(Ulsa Quarry)發現的一塊小小化石,正改寫我們對早期哺乳類牙齒演化的認識。研究團隊在上侏羅紀(約1.5億年前)的岩層中,發現了一塊保留完整下顎與乳齒、更換中恆齒的幼年化石,確認屬於一個新物種,命名為 Cambelodon torreensis,隸屬於多瘤齒目中相對稀少的 Pinheirodontidae 支系。

多瘤齒目(Multituberculata)是地球上存活時間最長的早期哺乳動物之一,曾在恐龍時代與其共存,並延續近1億年,遍佈歐亞、北美與大洋洲。牠們的牙齒多樣、適應力強,是當時環境中的生態成功者。葡萄牙的 Guimarota 礦坑是目前全球已知最多樣的多瘤齒目化石庫。

此次發現的重要性不僅在於新物種的命名,更在於揭示了其「非常罕見」的牙齒更替模式。大多數哺乳動物(包括人類)都遵循「前到後」的牙齒替換順序,但 C. torreensis 則與某些遠古物種如 KielanodonRugosodon 類似,展現了「後到前、跳躍式」的更替方式。這種模式可能是短暫出現、最終因演化壓力而消失的衍生性狀。

不同於常見「前到後」,而是「後到前、跳躍式」牙齒替換順序

圖中顯示的是 Cambelodon torreensis 的化石下顎(編號 SHN.830),包括外側(A)與內側(B)視角,以及 3D 模型重建圖(C、D)。可見該幼年個體正在更換牙齒,保留乳齒(如 dp2)與正在萌發的恆齒(如 p4),其中尚未長出的門牙(i)也清楚可見。此標本為了解侏羅紀早期哺乳動物牙齒更替模式的重要線索。圖下方比例尺為 2 毫米。

研究團隊推測,這種牙齒替換方式與早期哺乳類的生態適應有關,可能反映特定棲地或食性需求,但尚需更多標本支持。這一新發現也讓Pinheirodontidae的演化時間往前推至侏羅紀晚期,拓展了其地質分佈範圍。

接下來,研究人員計畫持續挖掘 Ulsa 採石場,並重新檢視 Pinheirodontidae 家族的其他成員,盼能更完整拼湊出侏羅紀晚期哺乳類的生態與演化樣貌。相關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古生物學》。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Victor Carvalho in Carvalho (CC BY 4.0

圖片來源:Papers in Palaeontology (CC BY 4.0

參考論文:
1、Cambelodon torreensis, a new pinheirodontid multituberculate from the Upper Jurassic of western Portugal

Papers in Palaeontology 

延伸閱讀:
1、古生物學家證實哺乳動物祖先起源於熱帶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