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研究警示:頻繁使用「智慧型手機」恐影響精子質量
近期的研究提出,手機可能影響年輕男性的精子質量。然而,專家強調該研究不應引起過度恐慌,因為所謂的「精子危機」的真正原因仍不明確。
在過去50年裡,有多個報告指出精子數量和質量都在下降。其中一項研究特別指出,從2005年開始,美國健康年輕男性的精子數量急遽減少。那麼,這是否與手機使用有關呢?
日內瓦大學的科學家研究了2886名在2005至2018年間被招募的18至22歲的瑞士男性的數據。他們發現經常使用手機的男性(每天超過20次)的精子濃度顯著低於那些不常使用手機的男性(每週一次)。
此外,數據還顯示,從2005-2007年開始,精子質量的下降速度比2008-2011年和2012-2018年還要快。這可能與2G到3G,然後3G到4G的技術轉變有關,這導致了手機的傳輸功率減少。
通訊技術轉換期 手機功率減少 負面效果較緩
一種理論認為,電磁輻射可能對精子質量產生影響。很多人將手機放在褲袋裡,靠近下體,這可能使這一敏感部位易受到來自手機的電磁波的影響。
然而,這種關聯並不是絕對的。也有可能是其他技術、社會或環境變化引起的精子健康下降。
專家們表示,該研究很有意義,但在解釋結果時應保持謹慎。手機使用和精子質量之間的關係只是相關,並不代表有因果關係。
最後,研究者建議那些關心自己生育能力的男性可以考慮減少手機的使用,並避免將手機放在褲袋中。但目前還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這可以改善精子質量。這項研究已發表在最新一期的《Fertility & Sterility》期刊。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參考論文:
1.Association between self-reported mobile phone use and the semen quality of young men. Fertility & Sterilit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