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健典

社交互動可能傳播「同理心」,新研究揭示情感感染力

在一項國際團隊的新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同理心——也就是感知他人情感並能想像他們的感受,可能通過社交互動傳播。這項研究通過四項實驗,觀察了50多名志願者的行為,來測量他們的同理心變化。

研究表明,參與者在觀察他人反應後,其同理心水準會發生變化,這既包括自我報告也包括大腦掃描的結果。這暗示著,如果足夠多的人展示關懷和擔憂,同理心和憐憫可能在社區中傳播。換句話說,缺乏同理心也可能是「有傳染性」的。

在所有四項實驗中,參與者最初通過觀看一個人的手部受到痛苦刺激的視頻來測量其同理心水準,以此建立基線。然後,他們觀看其他人對相同視頻的反應,再次測量他們的同理心水準。

結果發現,看到別人表現出同理心會增加參與者的同理心跡象,而看到冷漠則會減少。換言之,我們所展示的同理心似乎是相當流動的,並且可以受到周圍人和環境的影響。

缺乏(或擁有)同理心 皆具傳染性

在這項實驗中,參與者首先觀看一系列視頻,這些視頻展示了不同的受試者接受電刺激。隨後,他們觀察兩位示範者對視頻中痛苦程度的評估,這些評估基於參與者自己在基線階段對同一視頻的同理心評分。參與者之後需要預測示範者對受試者所受痛苦的反應,並對自己在觀看視頻後的感受進行評分,從而測量他們的同理心水平。(圖/《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其中一項實驗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術,使研究人員能夠測量大腦特定區域的神經活動。他們在與同理心相關的前島區域注意到了變化。通過一些數學模型,團隊表明,同理心的變化很可能基於實際學習,而非模仿或取悅他人。

研究人員結論指出,同理心是一種複雜的特質,它促進利他主義的紐帶,建立社會關係,同時可能使某些人在朋友和鄰居中占有優勢。理解他人的觀點甚至可能對現代文明的基礎貢獻良多。

這項研究表明,同理心(或缺乏同理心)可能具有傳染性,這一發現在各種場景中都非常有用——尤其是在職場中。缺乏同理心的氛圍可能會使員工變得不夠體貼,不太可能考慮他人。

研究人員呼籲進行更廣泛的研究,以進一步了解同理心在古代和近現代的歷史背景下的表現,並弄清楚何時以及為什麼老年人首次開始出現嚴重的記憶力喪失。

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Getty Image cc By4.0

圖片來源:PNAS  cc By4.0

參考論文:

1.The social transmission of empathy relies on observational reinforcement learningPNAS

延伸閱讀:

1.解鎖古人的心靈之謎:以幽默詮釋「認知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