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融合反應爐內部 / Credit: Robert Mumgaard/Wikimedia Commons

核融合發電被視為達到無盡潔淨能源的關鍵,但目前仍然缺乏能控制反應爐內電漿的方法。不過,研究人員最近發現能降低電漿溫度和密度震盪的方法,朝向穩定的核融合能源躍進了一步。

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的電漿物理實驗室(Princeton Plasma Physics Laboratory, PPPL)研究團隊在歷經數次的運算模擬後,才獲得這寶貴的發現。

雖然電漿屬於物質的其中一態,但在地球上無法像固、液、氣三態一樣自然存在,科學家在反應爐中模仿恆星來複製核融合反應,爐中高溫的氫原子懸浮在電漿中,相互碰撞並分裂為離子與電子,然後再融合成氦原子,這樣的過程產生的大量熱量可被用於發電。

模擬中的發現

不過電漿的密度和溫度會不穩定變動,導致核融合反應中斷,此過程被稱作鋸齒不穩定性(sawtooth instability),使得穩定電漿成了一項有挑戰性的工作。為了保持電漿核心的電流,PPPL 模擬的反應爐利用磁通量泵送(magnetic flux pumping)的機制。

PPPL 的模擬中混合使用兩種情境──電漿穩定的 H 模式和電漿稍有洩出能量的 L 模式──來促成磁通量泵送,而此時的電流平穩,電漿密度也相當高,達到準互換模式(quasi-interchange mode),讓電漿在磁場變形的同時被攪動混合,這種混合效果能確保電流曲線的平坦,消除鋸齒不穩定性。

負責該研究的研究員伊莎貝爾·克雷布斯博士(Isabel Krebs)表示,此機制未來將能用於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ITER)等大型核融合應用。

 

參考資料:

  1. Vyas, K. (2018, July 20). Scientists Discover How to Keep Plasma In Fusion Reactors Stable. Retrieved July 29, 2018.
  2. Krebs, I. et al., (2017). Magnetic flux pumping in 3D nonlinear magnetohydrodynamic simulations, Physics of Plasmas
You May Also Like

科學家發現巨大的星系弧,這可能會顛覆愛因斯坦的宇宙學

「巨弧」的星系在太空中延伸33億光年 研究人員在宇宙裡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星系弧,這將挑戰宇宙學的標準模…

經過14年觀察後發表的最新研究:月球擁有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尾巴」

肉眼不見由粒子組成的尾巴 除非你碰巧有一種特殊的相機,否則許多人可能永遠不會注意到我們的月球後面有著…

SpaceX的星際飛船首度完成發動機測試

SpaceX公司的一艘全尺寸星際飛船原型終於將進行首次升空,當被問及該公司第五艘SN5星艦原型的最新…

美核潛艇康涅狄格號在中國南海與「不明物體」相撞!引發外界猜測

「康涅狄格」號核潛艇 「康涅狄格」號是一艘海狼級核動力快速攻擊潛艇,在1997年下水,當年年底就開始…

科學家再次證明:相對論「自由落體普遍性」是對的

來自一項國際科學家合作的研究紀錄了迄今為止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基石之一“自由落體普遍性 ”的最準確的…

核聚變技術邁出重要的一步!我們已可以應對兩倍太陽核心溫度

在地球上造出「迷你太陽」 有一組核物理學家正在慶祝他們的核聚變反應堆實驗邁出的一大步。數百年以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