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宇宙
-
地球上的水可能來自神秘的「暗彗星」
科學家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來自小行星帶的「暗彗星」可能是地球水的來源之一。這些近地小行星行為像彗星,但缺乏可見的彗尾或昏迷(coma)。這項研究由密歇根大學的Aster Taylor領導,團隊包括康奈爾大學的Darryl...
-
韋伯太空望遠鏡捕捉到「企鵝守蛋」星系對的神奇圖像
NASA、ESA 和 CSA 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Webb)最近拍攝了一張驚人的紅外圖像,展示了一對名為 Arp 142 的互動星系。這對星系位於南天的長蛇座,距離地球約3.26億光年。 這對星系包含了星系 NGC...
-
科學家發現「中等質量黑洞」,為星系演化提供關鍵證據
在南半球的夜空中,星團Omega Centauri(半人馬座ω星團)是一道引人注目的景象。最近,天文學家在這個星團中發現了一個中等質量的黑洞,這個發現為理解早期星系演化提供了關鍵證據。 黑洞的證據 由Max Planck...
-
世界上最靈敏的量子探測器正在尋找暗物質
暗物質,一種占宇宙80%物質的神秘存在,至今仍未被直接探測到。然而,科學家們卻能觀察到它的引力效應,這些效應無法用普通物質來解釋。為了直接探測暗物質,南岸大學、牛津大學和皇家哈洛威大學的科學家們正在利用最先進的量子技術,...
-
火星遭隕石撞擊頻率超預期,恐重塑火星地質
最新研究顯示,火星受到隕石撞擊的頻率比以前估計的要高出2到10倍,具體取決於隕石的大小。這一發現對我們了解火星的地質活動和表面演變有著重要意義。 布朗大學的英格麗·道巴博士和她的團隊利用NASA「洞察號」著陸器上的高靈敏...
-
中國探測器成功攜帶「月球背面」樣本回地球
中國的嫦娥六號任務成功將首次從月球背面採集的樣本帶回地球,這一重大突破標誌著月球探索的新里程碑。樣本於2024年6月1日安全降落在內蒙古沙漠,這是中國第二次成功在月球背面登陸,並且仍是唯一完成此壯舉的國家。 嫦娥六號的主...
-
首次觀測到宇宙「黎明期」的兩個黑洞碰撞
近日,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兩個巨型黑洞在宇宙黎明時期的碰撞,證實了早期宇宙中的星系可以合併並增長。這對發現將有助於揭示更多的星系碰撞現象,並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宇宙早期的演化過程。 在這次突破性觀測中,科學家們捕捉到兩個燃燒...
-
天文學家發現鄰近多星系統中的「雙重噴流」和「環星盤」
天文學家在觀測年輕的恆星系統WL20時,意外發現了一對緊靠在一起的年輕恆星,各自被一個盤子包圍,並且這些盤子都在噴射出平行的噴流。這一發現來自於他們使用不同的天文儀器觀測不同電磁波段的結果。 WL20位於距地球超過400...
-
火星赤道的火山上具有「水霜」沉積
利用歐洲航天局(ESA)的氣體探測軌道器(TGO)和火星快車任務的高解析度彩色影像,行星科學家們發現火星塔爾西斯火山區(Tharsis)的火山頂部有晨霜沉積現象,包括奧林帕斯山(Olympus Mons)、阿西亞山(Ar...
-
原始黑洞可能是「暗物質」的神秘來源
你可知道,我們所見的每一公斤物質——從桌上的電腦到遙遠的星星和星系——周圍都有5公斤看不見的物質?這些神秘的「暗物質」無法直接觀測,但其無形的引力影響卻能被感知。 50年前,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提出了一種可能:暗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