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科學

透過今天的新聞 窺探明日的世界

  • 神秘宇宙
  • 科技前瞻
  • 醫學健典
  • 永續環境
  • 動物百態
  • 行為解碼
  • 世界綜合
  • 專家專欄
    • 傲嬌3C宅專欄
    • 摩斯密碼專欄
    • 獸誌揭秘
    • 林克威專欄
    • 蔡幸紋律師專欄
    • 電商原來是醬
    • 職業開箱
    • 台灣互動體驗設計協會專欄
  • 明日專題
    • 懶人補丁
    • 謠破迷思
    • 氣候暖化
    • 夏日特輯
    • 中元不奇異
    • 多元平等
    • 藝術文創
    • 數理之窗
    • 運勢科學
    • AI沙龍
  • 神秘宇宙
  • 科技前瞻
  • 醫學健典
  • 永續環境
  • 動物百態
  • 行為解碼
  • 世界綜合
  • 專家專欄
    • 傲嬌3C宅專欄
    • 摩斯密碼專欄
    • 獸誌揭秘
    • 林克威專欄
    • 蔡幸紋律師專欄
    • 電商原來是醬
    • 職業開箱
    • 台灣互動體驗設計協會專欄
  • 明日專題
    • 懶人補丁
    • 謠破迷思
    • 氣候暖化
    • 夏日特輯
    • 中元不奇異
    • 多元平等
    • 藝術文創
    • 數理之窗
    • 運勢科學
    • AI沙龍

明日科學

  • 神秘宇宙
  • 科技前瞻
  • 醫學健典
  • 永續環境
  • 動物百態
  • 行為解碼
  • 世界綜合

專家專欄

  • 傲嬌3C宅專欄
  • 摩斯密碼專欄
  • 獸誌揭秘
  • 林克威專欄
  • 蔡幸紋律師專欄
  • 電商原來是醬
  • 職業開箱
  • 台灣互動體驗設計協會專欄

明日專題

  • 懶人補丁
  • 謠破迷思
  • 氣候暖化
  • 夏日特輯
  • 中元不奇異
  • 多元平等
  • 藝術文創
  • 數理之窗
  • 運勢科學
  • AI沙龍

Follow Us

Facebook Likes
Instagram Followers
Threads Followers
Twitter Followers
YouTube Subscribers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合作與贊助
  • 明日作者群
  • 工作機會
  • 隱私權聲明
  • 使用條款
  • 世界綜合

    新研究揭示「次斷層」加劇巨大地震和海嘯風險

    2024-05-22 /

    最近台灣地震頻繁,403花蓮大地震的記憶猶新。你知道嗎?一些地震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具威脅性!根據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最新研究,次斷層(splay fault)在巨大的地震和海嘯中可能扮演著重要角色。 次斷層的秘密 弗吉尼亞...

    閱讀全文
    高 詩豪

    你也可能喜歡

    科學家發現:豹的咆哮聲可辨別個體,有助保育研究

    2024-12-26

    古生物學家發現1.49億年前翼龍演化出「短尾」的關鍵

    2024-11-22

    數量爆增!地松鼠掠食田鼠行為首次被觀測

    2024-12-25
  • 世界綜合

    德州地震沿新發現的斷層線東北移動,大城市岌岌可危!

    2024-05-07 /

    自從台灣的403花蓮大地震以來,大家對地震的關注度提高了許多,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德州,也有類似的震動現象正在上演。根據德州奧斯汀大學科學家團隊的研究發現,米德蘭盆地的地震正沿著一條新發現的活動斷層向東北方向移動,逐漸靠近...

    閱讀全文
    高 詩豪

    你也可能喜歡

    阿拉斯加野生動物大調查:當馴鹿遇到政治,熊和狼怎麼辦?

    2024-01-15

    不只千年而已!人類與巨型哺乳動物曾共存上萬年

    2024-12-24

    在阿根廷新發現的原駝龍揭開白堊紀謎團

    2024-05-15
  • 科技前瞻,  永續環境

    研究表明,地震對「森林恢復力」的影響可持續數十年

    2024-02-28 /

    通常我們談論地震時,都會關注其對人類的影響,比如死亡和對家園及基礎設施的破壞。然而,一項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的新研究表明,地震對環境的影響同樣深遠,尤其是對森林的恢復。事實上,森林恢復可能需要幾十年的時間,甚至比重建城...

    閱讀全文
    高 詩豪

    你也可能喜歡

    特斯拉以可再生能源 協助波多黎各災後重建

    2017-10-11

    LINE母公司Naver投資印尼第一大媒體集團Emtek 1.5億美元,熊大有了印尼好朋友!

    2021-04-16

    雲端廚房趨勢正在改變1.1億菲律賓人的飲食習慣

    2021-08-17
  • 神秘宇宙

    大西洋的板塊運動非常活躍,它的面積會越來越大

    2021-02-02 /

    大西洋以每年幾厘米的速度擴張 大西洋正在穩定的逐漸擴大面積,我們對板塊構造的傳統見解完全不能解釋其原因,大西洋正以每年幾厘米的速度擴張,在不久的將來,它將會越來越寬,占領美洲和歐洲以及非洲的「領土」。 這次的研究小組最初...

    閱讀全文
    Chloe

    你也可能喜歡

    火星的輻射太強,任何生命跡象都會被埋在六英尺以下

    2022-07-06

    地球上的水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2020-08-04

    化學活性液滴模擬原始細胞,或能解答生命起源之謎

    2018-11-18
  • 神秘宇宙

    地質學家認為大地震發生的原因可能不是因為板塊運動

    2020-12-29 /

    大型逆衝區地震觸發 人類一直想試圖瞭解更多有關於地震誘因的知識,對於地震到底是如何運作,我們還有許多方面需要進一步去瞭解,不過目前地質學家他們已經確定了在地球上那些最大地震帶背後的關鍵數據,大型逆衝區地震發生在聚合板塊邊...

    閱讀全文
    Chloe

    你也可能喜歡

    新冠肺癌還未結束,2020年被美國醫療忽視的癌症即將大爆發!

    2021-06-12

    科學家首次通過新技術-射電望遠鏡探測到了褐矮星

    2020-11-17

    地球工程計畫被迫宣告終止!專家痛批請「謹慎」追求該技術

    2021-04-21
  • 神秘宇宙

    火星探測器「洞察號」確認火星地殼和地球一樣有二到三層的分層結構

    2020-12-22 /

    火星探測器「洞察號」的壯舉 在人類探勘宇宙行星的歷史當中,科學家早在很久之前就分析了第一手有關地球內部結構所收集的數據,不過對於其他行星的內部結構我們都還尚未有足夠的數據可以深入了解。《自然》新聞報導,多虧了美國宇航局N...

    閱讀全文
    Chloe

    你也可能喜歡

    科學家認為來自其他星球的外星病毒正是人類所需要的

    2021-09-23

    考古學家從骨骸發現人類祖先會因為資源不足而產生衝突,從石器時代開始就有小規模戰爭

    2021-06-07

    太空人在月球上接收到的輻射量恐會大大增加罹癌機率

    2020-09-29
  • 永續環境

    日本官方宣佈決定將福島核廢水排入大海

    2020-10-24 /

    日本決定將放射性污染水排入大海 日本政府最近證實,他們決定把存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放射性污染水排入大海。雖然核廢水以現行技術處理後仍會殘留氚,但在一般的核電廠產生的廢水也含有氚,所以此次稀釋到符合國家規範標準後再排入海中,...

    閱讀全文
    Chloe

    你也可能喜歡

    《科學前沿》:只需保護地球1.2%的土地,就能防止大多數物種滅絕

    2024-07-04

    科學家提出以五千億美元「再度冰封」北極

    2017-05-01

    人類活動影響大氣結構,地球的對流層正不斷地擴大

    2021-11-30
  • 永續環境

    日本福島核電廠熔毀九年後,居民的家鄉早已被牠們佔領。

    2020-09-18 /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核電廠熔毀已經過了九年,大自然和野生動物重新佔領了這片區域。 被列為最嚴重的7級事故 日本福島核電廠事故是2011年3月11日在東京電力公司的福島第一核電廠中發生的爐心熔毀等核事故,原因是受到日本東北地...

    閱讀全文
    Chloe

    你也可能喜歡

    分布在地球上44~53%的河流幾乎有一個月的時間都呈現乾枯狀態

    2021-06-25

    科學家提出以五千億美元「再度冰封」北極

    2017-05-01

    大城市早已負荷不住重量,地層下陷的程度已遠高於估計值

    2021-07-01
  • 永續環境

    義大利的大地震與二氧化碳排放有密切關係

    2020-09-10 /

    義大利山城拉奎拉的大地震 當2009年4月義大利山城拉奎拉發生地震時,很少有人會想到這與二氧化碳有關。但是地質學家們已經開始研究這個問題。拉奎拉地震發生後,義大利國家地球物理和火山研究所的一個小組測量了附近泉水中冒泡的二...

    閱讀全文
    Chloe

    你也可能喜歡

    研究人員發現,海嘯的磁場能夠在海平面上升前被偵測到,能爭取至少一分鐘以上

    2021-12-25

    臭氧干擾辨識花香 蜜蜂喪失90%授粉能力

    2023-09-06

    科學家在南極冰層之下發現能「進食」甲烷的細菌

    2017-08-15
  • 神秘宇宙

    地震通常是集體發生,地震的發生並不是因為板塊運動

    2020-07-21 /

    大型的地震通常是集體發生 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科學家們已經認知到,大型的地震通常是集體發生的,而不是隨機發生的,但確切原因至今仍是個謎。在7月13日《科學評論》(Scientific Reviews)上的一項最新研究首次提...

    閱讀全文
    Chloe

    你也可能喜歡

    中國科學家成功複製五隻失眠猴,有助生理時鐘失調疾病研究

    2019-02-06

    諾貝爾醫學獎揭曉,授予三名研究生理時鐘分子機制的科學家

    2017-10-27

    海底世界最重要的信號!海龜跟鯊魚都是依靠「它」來找到回家的路

    2021-05-21

精選文章

  • 英國Thetford寶藏新發現:5世紀仍有異教祭祀
    • 2025-04-29
  • 為什麼有些東西快到你看不到?關鍵出在眼球速度
    • 2025-05-09
  • 寒武紀海怪現身!三眼掠食者Mosura改寫節肢動物演化史
    • 2025-05-15
  • 產檢時醫生用詞恐左右父母看法與孩子發展
    • 2025-05-19
  • 加州海獅展現精準節拍感,節奏感超越人類
    • 2025-05-05

Follow Us

Facebook Likes
Instagram Followers
Threads Followers
Twitter Followers
YouTube Subscribers
Tomorrow Science ©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合作與贊助
  • 明日作者群
  • 工作機會
  • 隱私權聲明
  • 使用條款
Ashe 由WP 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