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電價暴跌87%?!歸因太陽能過剩
德國是最早投入太陽能技術的國家之一,尤其在俄烏戰爭後更積極發展能源自主,成為歐洲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國,並推動了強大的太陽能文化,支撐經濟與就業。然而,隨著再生能源的大量投入,德國最近面臨能源過剩問題,甚至出現負電價,導致太...
-
贏得 NASA 大獎的實驗,可能會是人造光合作用未來的模式
將水、二氧化碳、以及陽光轉換成氧氣與能量的過程幫助植物自然地生長。而這個過程,也是科學家在注視著的,希望可以運用並改良,來產生食物、燃料、以及更多東西。 實驗設計 在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描述了一個實驗性人造光合作用技術...
-
利用陽光和空氣製造燃料!用1%的土地來滿足全球航空燃料的需求
從陽光和空氣中生產燃料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建造了一個工廠,可以從陽光和空氣中生產燃料。這種裝置從大氣中捕獲二氧化碳和水,利用太陽能將其轉化為合成氣,然後將其轉化為本質上是碳中性的液體燃料,而他們打算將這項技術應...
-
由太陽能發電的設備原型可從空氣中獲取水氣並加以液化,可造福約 10 億人
即使當天空中沒有一片雲時,仍總是有水循環在大氣當中。已經有一批水在那邊供取用了,我們所需做的就是理解出要如何得到它們。 嶄新取水方式 與地球上所有的水相比,在大氣中的水並不多,只有大約 0.001%。但是,在高濕度地區,...
-
太陽能房車挑戰旅遊歐洲!一天就可以行駛454英里!
Stella Vita太陽能房車 來自荷蘭譯埃因霍溫科技大學的一組學生發明了一輛外觀以及內裝十分驚人的房車,且它還完全依靠安裝在車頂上的巨大太陽能電池板提供動力,該團隊聲稱他們的太陽能房車名為Stella Vita,該車...
-
科學家找到一種可儲存太陽能達數個月甚至數年的新材料
若我們要在以再生能源來驅動這個星球的方面上表現得更好,我們需要找到更有效率地儲存該些能量的方式,直到需要使用它們時。而現在,科學家已辨識出一種可以給我們此需求的特別材料。 嶄新儲能材料 此材料作為一種金屬有機框架(met...
-
大規模的地球工程被認為無法拯救地球暖化的危機
大規模干涉地球環境變化 一組科學家建立了模擬地球未來的模型,他們發現僅靠地球工程無法拯救我們免受氣候變化災難性的影響。氣候工程或環境干涉,通常都被稱為地球工程,是人類在地球上故意且大規模的刻意控制氣候系統,主要動機通常以...
-
Z世代的年輕人對於嚴重的氣候變遷已不足為奇
Z世代在台灣約375萬人 大多數Z世代(即1996年以後出生的人)都認為全球氣候變化的過程是不可避免的,廣泛來說,Z世代是指1995到2010年誕生,約10到25歲的新興世代,在台灣約375萬人,佔總人口16%。1995...
-
齊柏林飛船重返天際!英國公司研發太陽能飛船挑戰低碳運輸
興登堡號空難(Hindenburg)讓齊柏林飛船(Zeppelins)走入歷史,現在這種硬式飛船看起來讓人感到復古,而不再是 1930 年代所代表的未來形象。不過在英國 Varialift Airships 公司正在建造...
-
豐田測試不必插電的太陽能車,續航里程達 56 公里
日本豐田(Toyota)日前正在測試完全以太陽能發電的 Prius 原型車,屆時車輛上路後將不需要充電設備。目前測試原型車可行駛 56 公里無需充電。不過專家認為,受限目前技術與成本考量,太陽能車要量產仍需一段時間。 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