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瞻,  謠破迷思

「惡魔」捕獲 物理學家確認67年前預測的無質量、中性複合粒子

早在1956年,物理學家大衛·派恩斯(David Pines)有個驚人的預測,說電子在固體中可以組合,形成一種既沒有質量又無電荷的「粒子」,他給它起了個名字叫「demon」,也就是「惡魔」。雖然這聽起來很像科幻故事,但很多學者認為這樣的粒子可能會影響許多金屬的特性。但問題是,這「惡魔」一直都躲在暗處,科學家找了半天都沒見到它的真面目。

直到最近,伊利諾伊大學的彼得(Peter Abbamonte)教授研究團隊終於迎來了突破。他們使用了一種不太常見的技術來觀察金屬鍶釕的特性。當他們在數據中找到了一種沒有質量的電子模式時,大家都很驚訝。

彼得說:「這真是出乎我們的意料,因為我們根本沒想過要找這個『惡魔』。但現在看來,我們不經意地做了正確的事,並碰巧找到了它。」

在某金屬中意外發現的這種難以捉摸的「魔鬼」粒子是無質量的,這意味著它可以在任何溫度下形成。(圖片出自《Nature》ccBy2.0)

要理解這「惡魔」是什麼,我們得先知道電子在固體中的行為。電子會因為電磁作用而組合,形成新的粒子,這些新粒子叫做「電漿子(plasmons)」。這就像一群人湊在一起形成了一支足球隊,每個人都失去了個人特色,但組成了一個強大的整體。但大衛·派恩斯發現,在某些情況下,這些「足球隊員」可以組成一個特殊的隊伍,這就是那個「惡魔」。

這項研究的一個大挑戰是,「惡魔」由於其特性不會與光相互作用,這就好像一個真正的鬼魅,很難用傳統的方式找到它。彼得團隊使用了一種特殊的技術來「捉鬼」,這種技術可以直接激發材料的電子,從而觀察到這個「惡魔」的存在。

起初,當他們找到這個「惡魔」的證據時,他們懷疑自己是不是看錯了,因為「惡魔」在物理學界並不是一個熱門話題。但經過仔細的檢查和計算,他們確定找到這個存在了67年的神秘粒子。

彼得強調,這次發現其實也有點偶然,因為他們原本並沒有打算去尋找這個「惡魔」。他相信,最大的發現通常都來自於對未知的探索。

他說:「這告訴我們,有時候就是需要去試試新的方法,看看會發現什麼。」

這項研究得到了多個機構的資助,包括美國能源部、日本科學振興會、國家科學基金會。這份新發現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參考論文:

1.Pines’ demon observed as a 3D acoustic plasmon in Sr2RuO4.Nature

延伸閱讀:

1.韓國超導低溫學會:LK-99未具邁斯納效應,不能說是超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