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nao robots)

早前,全球最大型電子製造商之一的富士康,以機器取代了 60,000 名廠工,看來員工機器化已成趨勢。有見於此,歐盟正研究訂立多項新法例,給予機器人工業最後一道難關。

歐洲議會的法律事務委員會在 2016年5 月 31 日,呈交了一份草案,建議將機器人歸立為「電子人」,從而規定所有聘用機器勞工的僱主為機器人上交稅金及社會保險。

機器人人權

草案中提到:「最低限度地,具有自主能力的智慧機器人,可以在法律上被歸立為『電子人』,給予它特定的人權和義務。」

草案亦提出,政府可立例登記所有智慧機器人,保證它們獲得法律上的保障。委員會更建議,所有利用機器人取代員工的公司,必須向政府申報他們在勞工保險節省的數量。

外界預測,歐盟正憂慮機器自動化將造成前所未有的失業潮,以至大大削減政府在稅金中獲取的收入,影響政府運作。

反對聲音

雖然這些法例將可增加員工機器化的開支,從而預防大型失業潮。不過就像所有法例一樣,有人歡喜有人愁:德國機器人製造商代言人,德國工程師協會 VDMA 表示,現今機器人技術發展尚早,政府沒有理由過早立例阻攔整個工業的發展。

「需要為『電子人』建設法律架構,這是 50 年後所需的工作,而並非 10 年後的需要。」VDMA 機器及自動化部門總經理斯華克夫(Patrick Schwarzkopf)解釋: 「我們認為這太過官僚化,同時將影響機器人的發展。」

近年大量廠商開始以機器取代人類,減少人力開支(圖:Vincent Yu)
近年大量廠商開始以機器取代人類,減少人力開支(圖:Vincent Yu)

斯華克夫亦爭論指,機器化與失業率之間的關聯仍未被證實。他指出,2010 至2015 年期間,汽車生產業的機器需求量增加了 17%,但汽車業的總(人類)員工數目亦同時增加了 13%。不過,近年亦有多個專家,包括麥當勞前總裁,作出完全相反的估計,令人質疑斯華克夫的立論仍可維持多久。

雖然歐洲這次草案無疑令機器人生產商及支持機器化的公司憂心,但這草案離真正實施仍然有很遠的路。即使能獲得議會的全力支持,此提案要成功立法還需經過多年的爭論過程。不過,隨著機器化慢慢開始取代人類,今次歐盟無疑往正確的方向踏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You May Also Like

擁有數千萬人追蹤者的推特帳戶集體遭駭客竊取

琳琅滿目的公眾人物都受到了侵害 在七月中有超過數十個備受矚目的推特 (TWTR-US)&n…

「印度版8891」! 汽車交易平台CarTrade 傳將IPO上市募集2.72億美元

]在印度,許多科技公司正在準備進行首次公開募股。除了Zomato提出8,250億盧比的上市招股書外,汽車交易平台CarTrade正在準備向印度監管單位提出上市前招股書。

亞馬遜:10 年內,寵物翻譯器將面世

亞馬遜公司(Amazon)最近發佈的一份報告稱,在 10 年內,寵物翻譯設備可以讓我們與貓狗交談。北…

VR 虛擬實境將陪審團送到兇案現場

近年Facebook、Google、HTC 及 Samsung 等公司爭相推出多款 VR 眼鏡,令大…

馬斯克近日在直播中表示他已經成功將Neuralink植入豬的大腦當中

硬幣大小的電子元件取代頭骨的一小塊位置 週五晚上,SpaceX和特斯拉(Tesla)首席執行官伊隆·…

工作流程自動化不用寫程式?新加坡新創幫企業省下大量重複性工作時間

Tessaract 旨在協助該地區的專業服務公司實現重複性操作的自動化,為客戶提供更好的體驗。截至2021年,Tessaract.io 平台已經跟一些資訊科技管理服務提供商與新加坡政府機構建立夥伴關係。工作流程自動化市場預計到2026年會成長到423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