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瞻
-
新突破提升太陽能電池穩定性,運行時間延長至1000小時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 PSCs)在光伏技術領域中備受矚目,然而其在逆偏壓條件下的穩定性一直是一大挑戰。當部分太陽能電池模塊被遮蔽,而其他模塊仍暴露在陽光下時,未遮蔽的電池會試圖...
-
矽內部奈米結構技術突破,有望應用於電子與光子學
比爾肯特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奈米技術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開發出一種能在矽晶片內部創建奈米結構的技術。這項創新方法超越了傳統的表面層奈米製造限制,為電子學和光子學開啟了新的可能性。 矽作為現代技術的支柱,由於現有光刻技術的限...
-
現代物理學的「壞孩子」——超光速次粒子或許真的存在
超光速次粒子(Tachyons),這些比光速還快的假想粒子,一直被視為現代物理學的「壞孩子」。長期以來,它們被認為與狹義相對論不兼容。然而,來自華沙大學和牛津大學的物理學家們在《物理評論 D》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表明,這些...
-
綠膿桿菌演化速度驚人,全球擴散揭示細菌適應新境的奇蹟
近來的研究發現,環境中的細菌——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在過去200年內迅速演化並全球擴散,這一過程可能是由人類行為的變化所驅動的。 綠膿桿菌是一種致命的多重耐藥性感染細菌,每年全球有超...
-
中國探測器成功攜帶「月球背面」樣本回地球
中國的嫦娥六號任務成功將首次從月球背面採集的樣本帶回地球,這一重大突破標誌著月球探索的新里程碑。樣本於2024年6月1日安全降落在內蒙古沙漠,這是中國第二次成功在月球背面登陸,並且仍是唯一完成此壯舉的國家。 嫦娥六號的主...
-
新神經元模型有望提升人工智能性能
現代人工智能工具如ChatGPT等大多基於1960年代的神經元計算模型。然而,Flatiron研究所計算神經科學中心(CCN)的新研究表明,這種舊模型並未充分反映真實神經元的全部計算能力,可能限制了人工智能的發展。 這一...
-
科學家發現咖啡因可用於檢測雨水管系統洩漏
由日本廣島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咖啡因或許可以成為檢測雨水管系統洩漏的有效標記物。在發達國家如日本,隨著污水系統的老化和惡化,有害污染物開始滲入本地水體。傳統方法難以精確定位洩漏源,而咖啡因這種常見的家庭污染物卻在自然環境...
-
AI發現新型「無稀土磁鐵」,產速是人工的200倍
在尋找替代稀土材料的過程中,英國深科技公司Materials Nexus使用AI技術成功設計出一種全新的無稀土永久磁鐵,命名為「MagNex」。這項發現比傳統人工方法快了200倍,為對強力磁鐵需求不斷增長的電動汽車和其他...
-
新模擬平台「RoboCasa」將徹底改變AI智能訓練
在人工智慧(AI)技術迅速發展的過程中,資料集的規模和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儘管自然語言處理(NLP)和電腦視覺算法的訓練數據集大量增加,但機器人控制和規劃算法的訓練數據依然稀缺。這主要是因為獲取此類數據相對複雜。為此...
-
Imos SOLID-EX2 低藍光玻璃保護貼:開創藍光防禦技術新紀元
隨著數位生活普及與疫情推動下,3C產品的廣泛使用導致國人普遍用眼過度。根據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的調查,國人每日平均3C用眼時間高達10.7小時,幼兒的3C使用率也不斷上升。針對這一問題,行動裝置防護領導品牌imos推出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