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瞻,  醫學健典

全球首見!細胞療法動物實驗治癒乳糜瀉 開啟無麩質飲食外的新希望

乳糜瀉(Celiac disease)是全球約 7,000 萬人所苦的慢性自體免疫疾病,因麩質(gluten,存在於小麥、大麥、黑麥等)引發腸道嚴重發炎、腹脹、營養不良,長期下來更可能導致貧血、骨質疏鬆,甚至腸道淋巴瘤等癌症風險。至今,唯一療法仍是嚴格無麩質飲食,但效果有限且易造成社交壓力及生活品質下降。

瑞士洛桑大學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近日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發表突破性成果,開發出一種細胞療法原型,於動物實驗中有效控制乳糜瀉,為全球首見。這項技術靈感源自癌症「CAR T細胞療法」,運用基因工程改造的人類調節型T細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s),精準針對對麩質過敏的免疫反應。

研究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挪威奧斯陸大學共同合作,將特製的Tregs與效應型T細胞(effector T cells)一同注入人源化小鼠體內。結果發現,當暴露於麩質時,若僅有效應T細胞,這些細胞會迅速移動至腸道,引發典型發炎反應;但當加入工程化Tregs,則能顯著抑制效應T細胞的腸道遷移與過度增生,成功「安撫」過敏性免疫反應。

加入工程化Tregs抑制T細胞過度增生 成功「安撫」過敏免疫反應

圖展示研究團隊如何打造並驗證針對麩質過敏的專一性人類 CD8+ T 細胞。
A、B. 各組細胞工程化後均能成功表現 CD3,確保 T 細胞比例穩定。
C. 經基因改造的 T 細胞在體外可穩定增殖。
D. 當遇到麩質相關抗原(glia-α1a, glia-α2)時,部分細胞群(如 S2、LS2.8)會產生明顯活化訊號(CD25、CD71),顯示其對麩質敏感。
E. 進一步統計各組細胞活化比率,證實這些工程化 T 細胞能有效分辨麩質抗原,為未來細胞治療乳糜瀉奠定基礎。(圖/《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乳糜瀉發生與人類白血球抗原(HLA-DQ2.5)緊密相關,超過九成患者帶有這一型別。團隊針對這一關鍵設計特異性細胞,提升療法的專一性與安全性。雖然目前僅在動物模式下驗證,但此「先證概念」為未來臨床應用奠定關鍵基礎。

研究第一作者 Porret 博士指出,這項成果不僅提供細胞療法治療乳糜瀉的新方向,也有助於了解飲食抗原(如麩質)進入體內後,觸發自體免疫反應的機制。後續研究將評估該療法在活動性乳糜瀉病人中的實際療效,期盼有朝一日讓乳糜瀉患者不再受限於飲食,享有更正常的生活。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延伸閱讀:
1、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CC BY 4.0

參考論文:
1、T cell receptor precision editing of regulatory T cells for celiac disease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延伸閱讀:
1、餐桌上的麵包被科學家拿來培養人體細胞,且居然成功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