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怪肩長頸,潛水獵手:溫哥華島出土全新蛇頸龍
在加拿大溫哥華島,有一隻從白堊紀大海游回現代的「蛇頸龍」終於有了自己的名字——Traskasaura sandrae。這隻長達12公尺、活躍於8500萬年前的海洋巨獸,不僅是新物種,更是個「怪傑」:它全身骨骼混搭了「原始」與「進化」的雙重風格,尤其是肩帶結構,讓研究過無數蛇頸龍的古生物學家也大喊「沒看過這麼奇葩的設計」。這種「集眾家之大成」的特異點,讓牠的真實身分足足困擾了專家數十年,連被卑詩省選為官方化石代表時,還沒搞清楚牠到底是哪一位!
Traskasaura sandrae 的化石1988年在溫哥華島 Haslam 組首次現身,之後又陸續找到獨立的右肱骨與保存極佳的幼年骨骼,包含胸腔、肩帶和四肢。早在2002年,科學家就曾描述過這批化石,卻因為骨骼特徵太過模糊不明,遲遲不敢立新屬。直到近期新發現的一套精美部分骨骼,才讓團隊一舉破解謎團。
擅長「下衝」 獵捕海中菊石等小生物
這隻「卑詩之龍」最讓人驚豔的,是牠的長頸,至少有36節完整頸椎、可能超過50節,是標準的「長脖子專家」。研究團隊分析牠骨骼的獨有自衍徵,推測牠非常擅長「下衝」——也就是說,牠會像潛水轟炸機一樣,從上方急速俯衝,獵捕海中的菊石等美味小生物。這種「從天而降」的獵食方式,不只效率高,更讓 Traskasaura sandrae 在侏儸紀的海洋競技場中,別具一格。
這項新發現不僅終結了省級化石的身分懸案,也為太平洋西北增添一位中生代的海洋明星。現在,卑詩省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蛇頸龍——一隻既古怪又厲害的深海獵手,成功用脖子的長度和肩膀的奇形贏得所有人的目光。未來說不定還會有更多關於牠生活習性的驚喜等待被挖掘!
相關發現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系統古生物學》。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延伸閱讀:
1、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首圖來源:O’Keefe et al (CC BY 4.0)
圖片來源: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CC BY 4.0)
參考論文:
1、A name for the Provincial Fossil of British Columbia: a strange new elasmosaur taxon from the Santonian of Vancouver Island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延伸閱讀:
1、發現巨型「蛇頸龍」頭骨:重塑我們對史前海洋掠食者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