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炎連八年高居死因第三 專家籲及早接種肺鏈疫苗
肺炎不僅是高齡者的致命威脅,對於癌症患者而言,它更是造成死亡的關鍵原因之一。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公布的統計,肺炎連續八年高居十大死因中的第三位,更在去年的統計中成為唯一標準化死亡率上升的疾病。肺炎的死亡時鐘每分鐘都在加快,因此,專家呼籲民眾必須提高警覺,及早預防。
肺炎鏈球菌疫苗的重要性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李秉穎指出,肺炎鏈球菌疫苗是防止肺炎和其他嚴重感染的重要手段,對於65歲以上的長者或19至64歲的高風險族群而言,接種這些疫苗更是守護健康的關鍵。他建議民眾應盡速完成公費接種,包括1劑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和1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以獲得完整的免疫保護。
肺炎與癌症的致命聯繫
癌症患者的免疫系統通常較弱,使得他們面臨的感染風險顯著增加。根據癌症希望基金會許怡敏副執行長的說法,許多癌症患者對接種疫苗抱有疑慮,擔心疫苗會對健康造成負擔。然而,正因為免疫力較低,疫苗能夠為他們提供必要的保護,避免感染進一步加重健康狀況。許怡敏提醒癌症患者,應與醫師討論疫苗接種的必要性,尤其在治療過程中,免疫抑制劑等治療可能會使他們更易感染肺炎。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高風險
今年截至6月30日,台灣的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病例已達188例,創下近六年的新高。這些病例中,感染風險在高風險族群中顯著上升。例如,HIV患者的感染風險高出17倍,癌症患者的風險則高達9.83倍。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指出,癌症患者因接受免疫抑制治療或處於免疫力低下狀態,感染肺炎鏈球菌後,死亡風險極高,七天內的死亡率可高達44%。
老年人與高風險群體的疫苗接種
台灣的肺炎死亡大多發生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張嘉興表示,肺炎不僅威脅生命,也會對健康造成巨大衝擊,尤其對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是如此。為了降低感染風險,政府自2023年底起開始為65歲以上的長者提供公費疫苗接種服務,並於2025年擴大施打範圍,涵蓋19至64歲的高風險群體,包括患有免疫缺陷、器官移植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患者。
然而,儘管疫苗的有效性已獲得廣泛認可,據統計,仍有近五成符合接種資格的長者未接種任何疫苗,這對公共衛生構成了巨大挑戰。
完整的免疫保護,刻不容緩
李秉穎醫師強調,肺炎鏈球菌疫苗是一種相當安全的疫苗,對於65歲以上的長者和高風險群體而言,應儘早完成接種以獲得全方位的免疫保護。慢性病患者也應該與醫師討論接種疫苗的可能性,從而遠離肺炎帶來的威脅。
成人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原則:
- 65歲以上:未曾接種過PCV13和PPV23者,先接種PCV13,再間隔至少一年接種PPV23。
- 19-64歲高風險族群:未接種PCV13和PPV23者,先接種PCV13,再間隔8週接種PPV23。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首圖來源:明日科學
圖片來源:明日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