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魚龍化石解開史前謎團:竟與藍鯨齊名
19世紀以來,西歐和中歐各地不斷發現神秘的巨大化石碎片,引起科學界廣泛討論。現在,波恩大學的一項研究終於揭開了這些碎片的真實來源:它們屬於巨型魚龍的下顎。這些古老海洋生物的體長可達25至30米,與當代的藍鯨相當,這項發現已在《PeerJ》期刊上發表。
這一謎團始於1850年,當時英國自然學家塞繆爾·斯塔奇伯里在布里斯托附近的奧斯特懸崖發現了一塊巨大、圓柱形的骨頭碎片。此後,法國普羅旺斯地區和德國北萊茵-西發利亞的博婁恩堡等地也發現了類似的碎片。這些地區在兩億多年前都沉浸在遍布西歐和中歐的廣大海洋之下,當時的海洋和沿岸生物遺骸被保存在沉積層中。
對於這些化石屬於哪一類動物,科學界至今仍存有爭議。斯塔奇伯里最初認為這些化石來自已滅絕的類似鱷魚的陸地生物拉比林多蒂亞。然而,其他研究人員提出異議,認為這些化石來自長頸龍、劍龍或其他未知的恐龍群。
馬塞洛·佩里洛在波恩大學的研究中,檢驗了這些化石的微觀結構。他發現這些骨頭包含長條礦化膠原蛋白纖維,這是一種特殊的蛋白質纖維,以獨特方式交織,之前未在其他骨骼中發現。
化石可能屬於魚龍,而非陸地恐龍
來自加拿大的大型魚龍化石也擁有非常相似的骨骼壁結構。這一結構在其他動物群體的化石樣本中並未發現,使佩里洛強調,這些化石很可能屬於魚龍,推翻了它們屬於陸地恐龍的說法。
這些化石很可能來自海洋生物的下顎。通過比較碎片的大小與魚龍其他物種的下顎,研究人員推斷這些動物的長度可能達到25至30米,符合早期魚龍理論的推測。
魚龍是早在三疊紀早期大約2.5億年前生活在古老海洋中的海洋生物。雖然早期就出現了像鯨魚般大的物種,但最大的生物直到約2.15億年前才出現。這些巨大魚龍的下顎可能承受著強烈的剪切力,這些動物甚至可能像今天的逆戟鯨一樣,用它們的吻部撞擊獵物,不過這仍然是純粹的猜測。
這項發現已在最新一期的《PeerJ》期刊上發表。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 journal PeerJ cc By4.0
圖片來源: journal PeerJ cc By4.0
參考論文:
1.The dinosaurs that weren’t: osteohistology supports giant ichthyosaur affinity of enigmatic large bone segments from the European Rhaetian journal PeerJ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