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綜合,  動物百態

摩洛哥出土「跟小馬一樣大」的鴨嘴龍化石

巴斯大學的國際科學團隊在馬洛哥發現了一些小馬般大小的鴨嘴龍化石,這些化石揭示了歐洲與非洲恐龍間出人意料的聯繫。這些小馬大小的鴨嘴龍(Minqaria bata)約長3-4米,重約250公斤,形態與歐洲鴨嘴龍相似。這個發現引發了一個問題:這群起源於北美的恐龍是如何最終出現在非洲的摩洛哥?

在白堊紀末期,約6600萬年前,由於高海平面和超大陸盤古亞的分裂,非洲成為一個被水包圍的孤立島嶼大陸。然而幾年前在非洲發現了鴨嘴龍家族的遺骸,這引起了科學家對這些恐龍如何到達非洲的好奇。

最新發表在《科學報告》的研究顯示,鴨嘴龍不僅成功穿越了特提斯海,一旦定居非洲,它們迅速演變出高度多樣性,至少有三種物種在白堊紀末期居住在北非。這些來自馬洛哥的化石顯示出一種新的鴨嘴龍物種,Minqaria bata,長度約3-4公尺,重約250公斤,體型相當於小馬。即使這種動物按鴨嘴龍標準來看體型較小,但其頭骨的骨頭緊密結合,顯示它已成熟。

新鴨嘴龍的解剖結構與歐洲物種相似,表明這些鴨嘴龍可能游泳或漂浮穿越了幾百公里的開放水域以殖民北非。此外,更大的骨骼暗示了第三種更大的物種,長約5-6米。

因其精緻的頭冠而聞名

鴨嘴龍腦殼化石。圖片提供:Dr Nick Longrich

這些化石為我們理解Minqaria bata及其生態系統提供了新的洞察。Minqaria bata與以前唯一已知的非洲鴨嘴龍Ajnabia odysseus相似,但下巴和牙齒的形狀有所不同,表明它是一個不同的物種,可能佔據了不同的生態位。Minqaria和Ajnabia都屬於Lambeosaurinae亞科,這一亞科的鴨嘴龍因其精緻的頭冠而聞名。這些頭冠不僅具有展示作用,還包含能像喇叭一樣共鳴的長鼻通道。

「這些恐龍可能是善於發聲的社交動物,就像今天的鳥類那樣。它們的大腦也相對於其他恐龍而言較大,這是社交動物的特徵。」隆格里奇博士表示,這些小鴨嘴龍可能曾組成喧鬧的群體,於6600萬年前漫步於摩洛哥海岸。「這些鴨嘴龍是我職業生涯中最驚奇的發現之一,」隆格里奇博士說,「如果你問我們在非洲會發現什麼恐龍,鴨嘴龍是我最不會想到的,更不用說發現了三種。」

這一發現對於了解恐龍如何穿越大海抵達非洲提供了寶貴的見解,顯示即使在遙遠的過去,大自然也能以我們難以想象的方式實現生物的遷移和演化。Minqaria及其親屬的出現證明了生命歷史的關鍵時期——恐龍時代的最後時刻和哺乳動物多樣化的新紀元之交,自然界總是充滿了未知和驚奇。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Raul Martin cc By4.0

圖片來源:Dr Nick Longrich cc By4.0

參考論文:

1.A new small duckbilled dinosaur (Hadrosauridae: Lambeosaurinae) from Morocco and dinosaur diversity in the late Maastrichtian of North AfricaScientific Reports

延伸閱讀:

1.「老闆,我只要腿!」古生物學家發現「暴龍青少年」時期更偏愛後腿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