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百態,  世界綜合

一角鯨的象牙不只裝飾?科學家發現捕食與遊戲新功能!

一角鯨(Monodon monoceros)以長螺旋狀象牙聞名,過去主要認為其象牙與求偶競爭有關。然而,來自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與加拿大漁業與海洋部的研究團隊,透過無人機拍攝,首次記錄了一角鯨利用象牙探索環境、操控獵物,甚至參與遊戲行為,顯示這種獨特器官的多重功能。

研究人員利用無人機首次拍攝到北極獨角鯨(Monodon monoceros)如何在野外使用其螺旋狀長牙,顛覆了過去對其用途的理解。過去,人們普遍認為這根長牙僅與求偶競爭有關,但最新發現顯示,獨角鯨利用它來探測環境、操控獵物,甚至進行遊戲行為。

研究團隊在加拿大努納武特地區拍攝到獨角鯨使用象牙擊暈北極紅點鮭(Salvelinus alpinus),甚至可能將其殺死,這是首次發現獨角鯨的象牙具有明確的捕食功能。此外,研究還記錄到牠們與北極鷗(Larus hyperboreus)之間的「食物盜竊行為」(kleptoparasitism),顯示這種鯨類的生態互動比以往所知更為複雜。

動物行為不僅限於求生與繁殖

在加拿大努納福特(Nunavut)克雷斯韋爾灣(Creswell Bay)觀察到三隻一角鯨與一隻北極紅點鮭之間的互動行為。兩隻較大的成年一角鯨(W1、W3)具有相似的淺色斑駁花紋,而較小的亞成年個體(W2)則顏色較深。圖中以標籤與不同顏色標示各個體,以便追蹤行動。魚類以藍色表示,箭頭則代表各動物的移動方向。(圖/《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更有趣的是,研究揭示了獨角鯨可能具有「遊戲行為」,牠們會用象牙與彼此或周遭物體互動,顯示出一定的社會學習與個體差異。這一發現與過去認為獨角鯨行為僅限於求生與繁殖的觀點不同,顯示牠們可能擁有更豐富的社交與認知能力。

研究人員表示,隨著北極環境變化,獨角鯨可能需要適應新的物種互動與生態壓力。這項研究不僅幫助科學家更深入理解獨角鯨的行為,也凸顯了無人機技術在非侵入式動物研究中的潛力,為全球暖化下的北極生態變遷提供了關鍵線索。

該研究已發表於《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 O’Corry-Crowe, FAU/Watt, DFO  (CC BY 4.0

圖片來源: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CC BY 4.0)

參考論文:
Use of tusks by narwhals, Monodon monoceros, in foraging, exploratory, and play behavior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延伸閱讀:
1、科學家意外發現:一隻迷途獨角鯨竟被白鯨群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