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百態,  世界綜合

加勒比海首度發現600萬年前頂級陸地掠食者化石

佛羅里達自然史博物館最新研究團隊宣布,在多明尼加共和國發現距今約六百萬年的頂級掠食者——西貝鱷類(Sebecid crocodyliform)化石,首次確認這種以南美洲為起源的陸地型鱷形類曾遍布加勒比群島。

西貝鱷類是南方鱷類(Notosuchia)的最後倖存者,南方鱷類是生存於恐龍時代並於白堊紀末滅絕事件後幾近消失的一支陸生鱷類。西貝鱷類體型多樣,最大可達六公尺長,長有鋸齒狀銳利牙齒及覆滿骨質鱗甲,四肢靈活強健,習性更接近肉食性恐龍,曾主宰南美洲陸地生態系直至約一千一百萬年前。

研究團隊分析了一顆六百萬年前的西貝鱷類牙齒和若干脊椎化石,化石於多明尼加薩瓦納格蘭德博亞地區(Sabana Grande de Boya)的古湖泊遺址出土。研究人員另分析了來自古巴與波多黎各,分別距今一千八百萬年及兩千九百萬年的相似化石,推測這些島嶼曾以一系列臨時陸橋或島鏈與南美洲相連,使得西貝鱷類得以從南美洲跨海進入加勒比區域,此發現有力支持「GAARlandia 假說」。

隨著西貝鱷絕跡,大型陸生掠食者逐漸退場

本圖呈現不同地質年代(a 古近紀、b 新近紀、c 第四紀晚期)南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的頂級陸地掠食者分布。 (a) 古近紀以原生南美掠食者西貝鱷類(Sebecidae,橘色圓點)主導,並可能經由島鏈向加勒比擴散; (b) 新近紀頂級掠食者仍以南美原生類群為主; (c) 第四紀晚期,隨著西貝鱷類滅絕,來自北美洲的犬科、貓科及熊科(紅色)成為主要頂級掠食者,而加勒比群島則由較小的地方性掠食者(綠色)取代生態角色。

研究指出,這些大型頂級掠食者曾長期主宰加勒比群島生態系統,對當地環境產生深遠影響。隨著西貝鱷類的消失,體型較小的原生掠食者,如鳥類、蛇類及現代鱷魚才逐漸填補生態空缺。

負責本次研究的古生物學家Jonathan Bloch表示:「這項發現揭示加勒比地區遠古生態系的豐富性,也重新改寫我們對現代加勒比生態系演化過程的理解。」

研究論文已發表於《皇家學會學報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Jorge Machuky (CC BY 4.0

圖片來源: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CC BY 4.0

參考論文:
1、A South American sebecid from the Miocene of Hispaniola documents the presence of apex predators in early West Indies ecosystems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延伸閱讀:
1、「豬突猛進!」超大型耐寒野豬 入侵美、加